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从最新经济数据看形势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8-03  发稿编辑:刘庆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全国经济运行状况,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止住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快速下滑的势头,成功避免了可能产生的经济衰退的局面,进入企稳回升的新阶段。


第一组数据——
GDP: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1%
外贸:上半年中国出口同比下降21.8%
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
工业: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
收入: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2%


背景——
分季度看,GDP二季度增长7.9%,这是我国自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GDP同比增速连续7个季度回落后的首次增长,增长速度来之不易,并且增速已经接近或者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增长速度。


分析——
上半年GDP实现7.1%的增长速度主要还是靠房地产、汽车、投资的增长来拉动。民间投资尽管增长较快,但是应当看到,国有单位的投资、政府的投资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快,进一步激活。此外,住房和汽车以外的其他各个方面的消费还有待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等方式来实现增长。


第二组数据——
CPI: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1%
PPI: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9%
社会消费品: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


背景——
从价格变动本身看,无论是新涨价因素,还是环比以及趋势项变化,均显示当前价格总水平继续呈现止跌回稳态势。食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一直是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周期出现的主要原因。食品类占CPI的比重为34%,而猪肉占整个CPI的比重为7.6%。CPI很大程度上受猪肉价格影响。由于近期食品和非食品价格仍处于下降通道,因此短期内物价仍会保持下降趋势,但随着CPI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下半年国内需求的逐步回升,物价降幅将趋缓。


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对物价的推动作用有一年左右的时滞。今年以来,信贷加速已经开始转化为货币供应量的上升,因此,通货膨胀重新抬头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第三组数据——
央行:6月人民币新增贷款1.53万亿
房价:6月份全国70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0.8%
财政收入: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19.6%


背景——
今年年初,有关方面在确定全年5万亿元信贷资金的增长目标时,还认为“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然而,事情的进展却出乎业内人士的预料:前5个月,银行新增信贷就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上半年我国信贷投放总量7.37万亿。超过去年全年4.91万亿,增速是过去20年来之最。


分析——
一方面,市场充裕的流动性有力支撑了金融危机冲击下当前国内经济的增长。充裕的信贷供给有效配合了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结束自由落体式下滑并快速企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遭遇着信贷资金外溢的挑战。与银行放开信贷闸门“结伴而行”的是,一度低迷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双双进入快速攀升回暖的通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资金切实进入实体经济并发挥作用,成为“双政策”面临的突出挑战。


    结论:


    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已毋庸置疑,但数据所显示的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仍需引起警惕:一是产能过剩和强劲投资容易造成新的失衡;二是现实的通货紧缩威胁和长期的通货膨胀预期存在矛盾;三是信贷规模激增和带动社会投资的矛盾。这三大隐患可能会给经济的持续回升带来影响。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扩散,我国经济好转的基础尚未稳固,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政策力度如把握不当,经济运行很可能出现反复。在控制增速和物价涨幅上,政策尺度的把握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既不能使经济增速过低,也不能让物价涨幅过大;对于货币政策调控而言,一方面要配套地方政府的建设项目,要进行贷款,另一方面则要警惕通货膨胀的压力。


    展望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延续回升态势,换言之,下半年将呈现从经济复苏到经济周期早期扩张的转换。针对未来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可能出现滞涨的情况,一方面,应继续认真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另一方面,应对潜在的滞涨风险提前反应,及早准备应对更为复杂而严峻的国际形势的政策预案并择机实施,以保障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