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指出:要按照“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路径,坚持以工业强市为主导,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认为,“一主三化三加强”是丘区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盐亭县的实践充分表明,丘区县要加快发展,必须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联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三化联动”格局,实现城乡经济共融。
近年来,我们按照“围绕市场抓农业,抓好农业促工业”的思路,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战略,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8亿元,增长45.1%,工业增加值实现4.51亿元,增长22.1%,财政收入实现1.23亿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99元,增加812元,工业增长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0%,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劳务输出三项指标增速名列全省68个丘区县前两名。实践证明,坚持以工业强县为主导,联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就抓住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当前,盐亭发展正处于爬坡破难、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决按照“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路径,突出以“工业强县”为主导,立足“四个坚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形成工业强县共识。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通过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工业为重,工业为大,工业为先”理念,通过“学周边、找差距、谋发展”思想解放大讨论,突破不利于工业发展的条条框框,大胆试行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新事物、新方法、新举措,大胆借鉴成功经验,集中全县人力、物力、财力和领导的注意力,创造条件,加快县域工业发展。
坚持项目为纲,推进“三化”联动。当前,我们面临着灾后重建的重大历史机遇,当务之急是紧紧围绕“规划项目投资”这条主线,用规划引领项目,用项目带动投资,用投资推动发展。着力抓重点工业项目。盐亭具有较丰富的农副产品、劳动力资源,这些是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按照“引大企业,上好项目”的要求,改进招商方式,重点引进高投入、高产出项目。通过做强做大百超利汽车塑件、金和新型建材、全成食品、绿神丝绸等重点骨干企业,形成以食品、丝绸、建材、机械加工为主的优势产业。通过发展工业吸纳更多群众就业,促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带动城市化。着力抓特色农业项目。按照“一基五化”要求,通过整合项目、资源和“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方式,突出“一村一品”,大力发展蚕桑、果蔬、生猪、特种水产等特色农业,加快实施30万亩核桃、5万亩蔬菜、10万亩蚕桑、100万头生猪基地建设,为食品工业提供丰富原料,并通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速推进工业化。着力抓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我们充分利用灾后重建和扩权强县试点县的机遇,以县城新区、九个省市小集镇示范集镇建设为重点,以加快配套、完善功能为目标,加快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把县城规模扩大1倍,转移农村人口3万,常住人口达到10万,以城市化提供的载体和平台助推县域工业加快发展。
坚持产业集聚,建好工业园区。园区集中发展、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主导产业带动力的重要途径。盐亭工业底子薄弱,但“一张白纸上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坚持政策向园区倾斜,投入向园区优先,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依托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园区工业布局,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为企业“抱团”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提供足够空间。同时,用足用活上级政策,研究制定集聚区优惠政策,按照“政策随着项目走”的思路,对重大项目实行“零收费、零干扰”,努力打造“政策洼地”,不断增强园区集聚效应。
坚持优化环境,打造投资洼地。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我们以开明开放为主线,以强化服务为目的,把政府掌握的资金、资源、人才向工业倾斜,加大对工业的投入,设立发展基金支持工业技改。坚持优势优先,资源和要素配置优先向有发展潜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倾斜;把素质高、能力强、有激情的干部选配到工业战线;完善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加强“一对一”服务,定期举行银政企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搞好“一站式”服务,坚持“特事特办、随到随审、限时办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通过以上举措,形成“亲商、爱商、富商、安商、稳商”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