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人民银行绵阳中支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有序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09-16  发稿编辑:

5.12”特大地震给绵阳社会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灾难,辖内金融机构人员、财产也损失严重,部分职工被埋失踪、办公楼坍塌、业务系统瘫痪,工作生活面临巨大挑战。巨灾面前,人行绵阳中支在总、分行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充分发扬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开展抗灾自救,并迅速组织、协调全市金融机构恢复金融服务和开展灾后重建。截至目前,全辖人行系统、金融机构基本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各项业务及系统运行平稳,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恢复率达100%,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有序,全辖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一、开展抗灾自救,确保职工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

一是行动迅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512日地震发生后,中支党委在第一时间迅速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召开党委会,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以及群众民生、金融服务保障、人民银行系统应急处置、机关安全保卫四个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并明确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职责,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了中心支行的管理和指挥系统,做到了领导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二是加强领导,主动做好系统内抗震救灾工作。面对地震灾害,中支党委临危不惧、沉着应对、靠前指挥,期间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召开会议18次,行领导带队深入基层一线指导抗震救灾50余人次,各支行、各部门紧急行动,尽职尽责,全力以赴,齐心协力,奋力抗灾自救,确保了人员无一人死亡,资金安全、财产物资损失尽可能减少。唐家山堰塞湖形成威胁后,按照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部署,中支、三台支行及时疏散人员,转移设备,没有形成新的损失。三是关注民生,努力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地震发生后,中支及时做好职工疏散、生活保障、安全保卫、消毒防疫等工作,保证了中支两办公区安全有序、无疫情、盗抢事件。特别是针对平武、江油、安县支行等受灾最重地区的停水、停电、停气,房屋受损严重的情况,及时组织采购大米、面粉、饮用水、方便面,同时得到分行和兄弟中支的大力支持,解决了支行救灾的燃眉之急,保证了支行职工工作、生活的基本物资需求。

二、突出应急重点,及时抢修、恢复各类业务系统

一是迅速恢复人民银行业务系统,确保网络畅通,业务正常运行。地震发生后,中支迅速组织科技人员对中心机房设备和网络系统进行检测和抢修,在震后一个小时内及时恢复了国库、支付结算、货币发行、征信、办公自动化等系统,确保了各项基础业务正常运行。对震后初期网络通信不能恢复的江油、安县支行,采取将两县业务集中到中支办理,对受灾特别严重的北川代理支库采取在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内为其开立临时帐户的方式予以解决,确保了抗震救灾款项的及时拨付。二是全力恢复储蓄业务系统,及时组织开展同城票据清算,解决因地震造成的跨系统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对结算不畅的安县、平武各农村信用社,指导联社绵阳办事处积极研究对策,先后采取凭存折或存单抵押借款、不计利息等方式解决受灾群众现金支付问题。三是积极协调各金融机构恢复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卡服务系统、综合业务系统,及时解决资金汇划问题。

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金融机构恢复正常营业

地震发生后,我中支多次到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居民、农户和营业网点了解灾情,主动研究金融恢复业务、支持抗震救灾的具体措施。一是514日迅速组织召开了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金融业务恢复工作,并结合实际及时出台了《加强抗震救灾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导督促金融机构尽快恢复金融业务。二是协调、指导各金融机构采取筹建临时机构、异地办公、合署办公、帐篷银行,以及设立临时营业网点等方式,逐步恢复网点正常营业,努力保障客户办理业务需求,做好灾后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网点恢复率,从地震发生初期的不足15%,到5月末的90%,目前已100%全面恢复正常营业。特别是针对北川农发行因系统不畅在三台县异地设立临时机构而不利于北川农产品收购贷款发放等问题,中支多次协调和督促,现该支行已将临时机构迁到安县,为北川的业务开展提供了便利。三是唐家山堰塞湖1/3溃坝应急预案启动后,我中支联合银监局召开紧急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唐家山堰塞湖溃坝疏散区居民集中安置点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组织金融机构做好疏散区灾民安置点金融服务工作,设立和开通流动银行、帐篷银行、流动服务车等11个,有效保证了疏散居民的现金存取。

四、开辟绿色通道,满足抗震救灾金融服务需求

一是针对北川金融机构无法原址恢复、人行江油支行、安县支行办公楼成为危房的情况,中支特事特办,为异地单位开立临时结算帐户97个,建立了抗震救灾资金的“绿色通道”,及时划拨救灾款项,解决抗震救灾急需资金,截止630日,共拨付救灾款307笔,金额13亿元。二是组织召开了3次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议研究灾区现金供应问题,及时出台了《关于做好抗震救灾期间现金供应的紧急通知》,采取对平武、江油境内农信联社在中心支库开立临时帐户,对国有商业银行取款“先横后直”,对唐家山堰塞湖疏散区的三台支行发行库库款转移到中心支库等方式,确保了辖内现金投放及时足额到位,“5.12”地震以来,紧急调拨发行基金和办理现金存取款27.7亿元。三是及时开展灾区金融需求调查。震后一周内,就组织调查人员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深入震区乡、镇、农户、金融机构,主动摸清抗震救灾和受灾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及时向上反馈。据初步调查,灾后重建信贷资金需求达700-900亿元左右,近期的信贷需求150亿元左右。四是争取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增加金融机构头寸再贷款和再贴现限额,将3亿元支农再贷款限额切块下达各县(市)支行,对市商行办理票据再贴现2.1亿元,向平武农村信用社发放头寸再贷款500万元,部分解决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及时注入信贷资金支持企业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向受灾企业和个人发放灾后贷款21.1亿元。

五、争取各项政策,积极做好金融支持灾后重建

一是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及时、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反映金融系统因灾受损情况,积极研究和向市委、市政府争取支持金融系统灾后重建的各类特殊政策,并专门编发《金融专报》,向市委市府领导汇报情况,反映问题、提出请求。二是有针对性地研究灾后重建金融支持政策,代市政府起草并已向省政府呈报了《金融支持绵阳灾后重建争取政策的建议》,代市政府起草并出台了《金融支持灾后重建的意见》(绵委办发[2008]37号),出台了辖区《关于金融支持灾后重建信贷投入的实施意见》,鼓励恢复生产,对农户、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及住房需求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指导市商业银行向上争取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次级债1.2亿元,支持绵阳“创百亿”企业四川长虹公司于近期发行30亿元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拓宽工业企业灾后重建融资渠道。三是抽调专人,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灾后重建规划小组,起草了《绵阳市金融业网点布局和恢复重建规划》,积极协助山东对北川在金融方面的对口支援工作。四是强力推动绵阳市政法委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政法机关开展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工作的意见》(绵委政发[2008]027号),要求全市政法机关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类金融领域犯罪行为,切实做好“5.12”特大地震灾害后金融司法环境改善工作。

六、参与社会救助,为全市抗震救灾做出积极贡献

地震发生后,人行绵阳中支在积极抗灾自救和组织全市金融服务全面恢复的同时,情系灾民,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救助,为全市抗震救灾工作尽了一份社会责任,受到了重灾区政府和灾民的好评。一是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从513日起,组织职工到绵阳九洲体育馆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24小时轮流值班,开展运送食物、安排住地、心理疏导、协助返乡登记等服务工作,为受灾群众送去最直接的温暖。截至629日,圆满完成了灾民安置任务,共计服务灾民9000余人次,最高峰时一天安抚服务500多人,被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受灾群众安置指挥部评为“5.12”地震受灾群众安置先进单位。二是按照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安排,承担了5名北川遇难学生家长的帮扶抚慰工作,中支专门成立了抚慰帮扶遇难学生家长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了5名中层干部负责“一对一”帮扶抚慰,该项工作效果良好,目前5名遇难学生家长思想情绪稳定。三是积极开展献爱心、筹善款活动,中支党委及时向全辖人民银行系统发出向重灾区捐款的号召,在较短时间内全辖人民银行职工捐款4.8万元,单位捐款1.8万元;全体党员响应号召,缴纳“特殊党费”3.2万元。同时,中支派出人员参与全市在火车站登记发放救灾物资等社会服务工作;组织青年职工自愿者抗震救灾突击队,充分体现了人民银行系统干部职工的社会责任感,为全市抗震救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