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清风吹沃土 绵阳市涪城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纪实之一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08-10 发稿编辑:
近年来,绵阳市涪城区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落实,全区纪检监察系统结合涪城区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全省创造性地构建了“五中心”(即:“惠民服务中心”、“平安和谐中心”、“经济发展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管理中心”)便民服务体系;民主理财,基层党务、政务、村务“三公开”体系;新农村建设资金全方位监督检查体系;基层纪检监督检查体系。这些扎实有效的办法,使基层群众办事更便捷,干部作风更清廉,党群干群关系更融洽,村民上访投诉现象、村镇干部违规侵占群众利益现象大幅度减少,全区农村呈现出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实干劲足的喜人景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连续九年被绵阳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优秀单位。
惠民服务:凝聚“爱民情”
全区虽然15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基本上都有“一门式”服务厅(室),但涉及群众计生、低保、社会救助等事宜仍然存在跑多“门”、多走路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区委反复研究:在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立“惠民服务中心”。
建起“惠民服务中心”后,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整合计生站(室)相关职能及人员,以社会事业和计生服务办公室为主,负责办理民政、劳动保障、子女入学、计生、残疾救助等事项,让老百姓就近或“一站”办理。这样,减少了程序、缩短了办事时间。群众办《结婚证》、《生育证》、《外出流动人口婚姻证》,只要手续齐全,当场“一站”办完。群众说:“效率高,时间短“。
5月9日,杨家镇川祖庙村3社村民何成云在山西大同挖煤时,因矿场安全措施不严而被砸身亡。煤矿老板以27万元的价格在电话上要求与何成云的爱人李翠兰私了。5月10日下午,其爱人李翠兰来到杨家镇平安和谐中心,请求法律援助。5月10日晚,接到平安和谐中心传递的信息后,司法所工作人员连夜赶赴山西大同,与煤矿老板进行交涉,据理力争。最终,对方同意一次性给付合理赔偿金40万元。7月17日,李翠兰来到杨家镇平安和谐中心,一句发自内心的感谢是对平安和谐中心最大的肯定。
目前,全区已有15个乡镇建立了“五个中心”,目的就在于解决群众问事难、找人难、办事难的问题。
惠民“集中化”
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进行,不少地方的办事人员相应减少,可群众要办的事情却越来越多。办公场所的分散,既增加了工作量,也给群众办事带来了麻烦。“要让群众进一扇门,能办一揽子事。”在涪城区纪委的强力推动下,全区的基层惠民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将工贸、土地、建设、财政、计生、民政等审批项目和司法、信访、科技、咨询等服务项目,纳入中心集中管理——惠民服务中心实现了基层信访、服务、咨询、督办的“一站式”服务。资源的整合,还扩大了为民办事的范围。
办事“流程化”
在城郊乡三里社区的惠民服务中心大厅,笔者看到了两块流程公示牌,40项办事流程清楚呈现,各环节的承办人、工作职责、办事时限、收费标准一目了然。涪城区纪委书记马培松向笔者介绍说:“通过对审批、备案、服务等项目进行清理,我们对19个项目缩减办事环节31个,对11个项目缩短办事时限92天。”“过去,办一件简单的事,要东西南北来回的跑上好几趟,结果往往事情没办好,气却不顺了。现在好了,站在公示栏前了解了办事流程,只需递上一张办事申请单,服务中心就迅速给办理了。”丰谷镇李家桥村村民熊行堂告诉笔者,过去要办理退耕还林补助,要自己到林业站核实情况,办理退耕还林证,再到财政所领钱。有时碰上没人,还要再跑。可现在有了服务大厅,10分钟就办好了。去年春节期间,丰谷镇派出所针对春节办证群众多的现象,把工作时间延长到了12个小时,确保了近2000名群众的办证需求。
服务“规范化”
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涪城区惠民服务中心逐步探索出了一整套规范的服务机制——周一碰头制:每周一早上9点,中心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碰头会,由大厅主任通报上周出勤情况、群众投诉情况,研究讨论本周各项事宜;代理制:针对残疾人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可由第三者将有关资料和需办理的事情转交给服务中心,有中心工作人员代理某一具体事务;服务质量评差制:乡镇党委每季度召集大厅主任和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门会议,通过看、听、查,评出服务质量最差的,予以备案管理;服务事项提醒制:根据每周群众来大厅办理事情的的统计,提醒有关部门,下周在服务时限、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上予以改进。规范的服务机制,使惠民服务中心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青义镇惠民服务中心共接待计划生育服务46人次,住房服务44人次,民政服务48人次,有线电视接通服务49人次,办理身份证132人次。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