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梓潼县人民法院在深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争创“两个一流”等系列主题活动中,始终把“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关注民生”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巡回办案力度,方便当事人诉讼,着力把巡回审判打造成“解决社会矛盾、化解邻里纠纷、彰显司法服务、建立和谐关系”的平台,1-11月,全院共巡回办理案件871件,占民事结案的61.03%,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是注重机制考核,明确巡回审判任务。为减少当事人诉累,法院将巡回办理案件纳入年终岗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同时规定当事人一方为残疾人或孤寡老人不方便到庭参加诉讼的案件;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案件;相邻关系、农村土地承包等可能需要到现场勘验或需要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的案件;具有典型法制宣传意义,能够促进人民群众提高法律意识,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案件等一律实行巡回审理。
二是注重以案释法,扩大教育针对性。1-11月,法院联合绵阳广播电视台、县广播电视台共录制了7档法制宣传节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是注重联动机制,加大调解力度。1-11月,法院巡回办案中调撤结案的有697件,调撤率为80%。通过多部门联动,非诉机制化解纠纷,增强了村民之间的亲和力、沟通力,真正达到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效果。
四是注重模式创新,建立“绿色便民通道”。法院在巡回审判中,进一步深化“驻乡镇法官”社会管理新模式,对涉农、涉赡养案件建立“绿色便民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做到快立快审快结。针对老弱病残的当事人,采取送法下乡、服务上门的方式,就地立案,就地审理,结案后及时做好回访;对案情简单、标的较小、争议不大、双方当事人可以及时到场的案件,采取速裁方式,做到即告即立,即立即审,即审即裁,缩短了办案周期,大大提高了审判效率。
五是注重司法救助,保护弱势群体。在巡回办案中,对确有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尤其是涉及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追索赡养费、抚养费、劳务报酬,以及交通、医疗工伤事故的受害人要求赔偿的诉讼案件,实行缓、减、免交诉讼费,确保有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并对这些案件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使司法救助落到实处。同时,建立特困人员司法救助基金,由原先的10万元增加至30万元。年初至今,该院共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2万余元,落实司法救助资金5万余元,使困难群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司法人文关怀。(梓潼县法院)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