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盐亭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兴春,就带领川北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县法建办、公律股等机构和人员,从大年初七到十五,分别深入到毛公、两河、云溪等镇乡;锦锈江城、梓江新城、中央大城等农民工集中的建筑工地和基层干部群众家中,了解社情民意,宣传与他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送去法律书籍和相关宣传资料。每到一处,陈局长都首先介绍司法局的职能职责。他说: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如有矛盾纠纷发生,只需一个电话,一份申请,全县司法行政干部、律师、法律工作者和公证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做好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相关工作。有纠纷找司法,有困难用法律援助,切实把各类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依法有序上访,逐级反映合理诉求。基层干部群众说:“真是新年新气息,年还未过完,司法局就给我们送来了法律大餐,及时又实用!”
为了促进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盐亭县司法局决定2011年为司法行政作风建设活动年,并制订了实施意见,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以作风建设推进全县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创优争优,高位求进,加快发展。
盐亭县司法局要求,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奋力在六个方面创先争优,实现六个突破。
一是抓作风建设,务求普法依法治理方面创先争优获得新突破。在十二五规划、六五普法期间,盐亭县将继续深化普法体制机构创新,完善县普法办、镇乡普法维稳中心、村(社区)普法维稳工作站和群众“普法民调 中心户长”机制,实施普法维稳承包制、普法讲师团、普法夜校、普法大院等新举措,务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获得新突破。
二是抓作风建设,务求在人民调解方面创先争优获得新突破。结合《人民调解法》的深入宣传,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借鉴该县成立全省首家惠民流动调解庭,免费流动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的成功经验,深化、完善、规范全县九个片区惠民流动调解庭运作加强和改进村(社区)流动调解室和企事单位,行业调解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推行“四三”制,拓展人民调解社会影响力。规范调解程序和文书,全面实施准司法化调解,不断提高人民调解社会公信力。
三是抓作风建设,务求在法律服务队伍管理服务上创先争优,获得新突破。对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要进一步强化监管,突出服务,搭建平台,促进发展。确保法律服务队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要做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法效果三统一。在县城以川北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为核心,组建“盐亭县法律服务超市”,在乡镇分区域,以中心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为依托,组建九大基层法律服务惠民超市,让老百姓依法就地就近办理各项法律事务。
四是抓作风建设,在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上创先争优获得新突破。2008年以来,该县在全省率先推行“点援制度”,让各类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像病员选择医生一样,自主选择无偿服务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让老百姓不花钱也能请到名优法律服务人员,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深受老百姓欢迎。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要继续加大镇、乡、村(社区)法援机构的建设力度,在2-3年内要全覆盖。对涉及困难弱势群众和特殊人员的纠纷,切实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信访稳定中的作用。
五是抓作风建设,务求在两劳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方面创先争优,获得新突破。对两劳释放人员安帮和社区矫正工作要在全县全面推开、全面接收。推广富驿经验,建立安帮基地和警示教育基地,为他们提供全程服务,切实让他们回归社会、服务社会,实现就业致富,避免重新违法犯罪。
六是抓作风建设,务求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上创先争优获得突破。对中层干部、所、站人员实施竞争上岗,奖勤罚懒, 不断调动工作激情,切实避免“干的莫如看的,看的莫如说闲话的”等现象发生,建章立制,人、财、物向基层倾斜,一切围绕工作转,一切围绕团结转。
2月18日,副局长任盛坤、罗义带领宣教股、法援中心,川北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两河所来到盐亭县新农村示范村——高团村西部花都,给19个村的57名村干部和300名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在培训会上,首先主持大家学习了新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从村民委员会的性质、组成、职责以及民主监督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讲解,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刚刚换届选举结束的基层干部受益非浅。同时,结合身边真实案例,以案释法,给大家讲解了基层干部和村民应当知晓的基本法律常识和外出务工知识,教育在场的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守法,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依法逐级反映合理诉求,共同建设和谐新农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