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法官与菜农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1-14  发稿编辑:景秀丽

       在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中,四川省江油市广大乡村呈现出勃勃生机。江油市九岭镇中河村村民雷兴安种的几十亩“七寸参”胡萝卜喜获大丰收。
       面对丰收,雷兴安激动地说:“如果当初不是采纳同村兰法官的建议,哪有我今天!”雷兴安所说的兰法官,就是老家住在九岭镇中河村“兰家大院”的江油市人民法院法官兰有斌。
       九岭镇是江油的近郊乡镇,因此,双休日兰有斌一般都回老家“兰家大院”去看看老母亲和其他住在乡下的亲人,顺便在村民中以案说法,调解村民之间的纠纷,为乡亲们增收致富出谋划策。
       雷兴安家住九岭镇中河村2组,一家4口人,以前只种粮食,累死累活,全家始终挣扎在温饱线上,连儿子念书的钱都得到亲戚家借。
       都说“土能生白玉,地可产黄金”,为什么我们在地里种出来的东西这么不值钱?雷兴安跟中河村其他村民一样陷入了沉思。兰有斌也陷入了沉思,后来他因势利导,发动大家展开讨论,为致富增收出谋献策。
       讨论结果:中河村地处江油、绵阳之间,田野平旷,土地肥沃,适宜种蔬菜。但也有人提出异议:改种蔬菜后,蔬菜卖不掉怎么办?只好烂在地里;种粮食虽然收入少,但卖不掉还可以留给自家吃,风险小,稳当。
       为了消除雷兴安等村民的顾虑,江油市人民法院法官兰有斌建议村委会组织村民到成都周边的蔬菜种植基地参观学习。通过这些活动,大伙儿增长了见识,决定走无公害蔬菜种植之路。
       蔬菜种下后,江油市人民法院法官兰有斌和村、镇两级农技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遇到什么疑问,雷兴安除请教农技人员外,还常常购买蔬菜种植方面的书籍看。即使现在,他学习技术的劲头一点儿不减当年。
       第一年,雷兴安跟其他种植蔬菜的村民一样,喜获丰收。雷家第一次有了余钱。村民们发现,种蔬菜比种粮食划算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是,蔬菜种植很快在中河村推广开。
       尝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甜头后,雷兴安逐年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到现在,他家的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0亩,成为中河村蔬菜种植第一大户。
       经过努力,中河村目前已发展为“四川省首批生态园区”、“绵阳市科技示范村”和由江油市政府命名的“蔬菜专业村”,粮经结构达1:9,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复种面积4000亩,反季节大棚蔬菜880亩,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七寸参”胡萝卜、辣椒、韭菜等蔬菜成了村里的主导产品,畅销四川省绵阳、广元、成都、巴中等地。
       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特别是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期间,中河村的蔬菜种植损失巨大,种植大户雷兴安更是首当其冲。
       由于种了多年的蔬菜,家境比较殷实,所以,在江油市人民法院法官兰有斌的帮助下,雷兴安在农房重建中很顺利,一栋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小洋楼已拔地而起。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新农村建设中,作为村里的种植大户,雷兴安决定在种植技术和蔬菜销售上多多帮助乡亲,让大伙儿共同走上致富路。
       中河村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成了省内外著名的蔬菜种植基地。
       一样的人,一样的土地,但观念变了,收入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雷兴安从一个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贫困户发展成年收入近10万元的蔬菜种植大户,他走过的路对广大农民朋友致富增加都有借鉴作用。愿更多的农民朋友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走上致富路!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