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县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平武县借力灾后重建,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城镇集群的理念,围绕“绿色平武、靓丽平武、宜居平武、和谐平武”建设,加强和完善全县城镇规划,以县城龙安为中心,以平通、响岩、南坝、古城等九环沿线重点场镇为骨干,强化村镇管理,大力推进小集镇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同时,加强县城风貌打造。建好“三桥、三坝、一堤”。4月底前完成“东皋湾大桥、飞龙桥、南桥”三桥和县城涪江河道三座翻水闸坝及县城全部河堤建设,打造依山傍水的山区特色旅游县城。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关于棚户区改造的惠民政策,6月底前启动南街、聚德楼片区棚户区拆迁改造;年底前基本完成老城区搬迁改造。扩大城市容量。结合东皋湾行政新区和教育新区建设,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实现三年内县城建成区规模扩大一倍。加大商住开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吸纳有条件的农村群众有序转为城镇居民。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3月底前全面开工1万吨自来水厂建设,年底前完成;4月底前开工建设3个市场(其中:新建、扩建、恢复各1个)、10座公厕和15处公交车招呼站,年底前完成;1月底前完成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并投入使用,5月底前完成县城主街道沥青路面建设及北山公园二期改造,年底前完成东皋湾、汇口坝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
三台县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2009年,三台坚持“大扶贫”工作理念及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扶贫开发与灾后恢复重建有机结合,扶贫解困、扶贫开发、贫困村灾后重建等工作有力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分别由省、市扶贫部门表彰为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
扶贫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全县农村6562户、13659名低收入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解困;改善了4210名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对农村500名有条件转移的贫困人口进行了劳务技能培训并实现输出介绍就业。扶贫开发项目顺利实施,贫困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启动实施的7个新村扶贫项目进展快,村道扶贫、沼气扶贫项目全面完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部分贫困村的种植、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初见成效,农民长期增收机制逐步建立;10个村级互助资金项目运行良好,发展基础逐步增强。贫困村灾后重建有效推进,进度快质量好。贫困村灾后重建第一、二批试点的两个村的恢复重建项目已基本完成,利用中央重建基金第一批启动实施的5个村,建设进度已达85%以上,预计今年3月底前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扶贫基金会、香港乐施会在三台实施的灾后援建项目也正在有效开展中。贫困村灾后重建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扶贫部门的充分肯定,县扶贫办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扶贫部门在国家扶贫办去年5月于广元召开的全国贫困村灾后重建工作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四是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扩权强县政策机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争取到全国第二、三批贫困村灾后重建试点项目2个、村级互助发展资金项目7个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援建争胜小学项目、产业扶贫及沼气扶贫项目等,向上新争取到的扶贫项目资金累计达到931.5万元(不含常规扶贫项目资金410万元和中央灾后重建基金7500万元)。
安县提升城市品位和居民幸福指数
安昌江安县新县城河段,一条闸坝横江截流,碧波荡漾中,水鸟低翔。三五成群的人们,沐浴着冬日的暖阳,悠闲地在河堤大道上漫步。一幅水韵生态城的迷人景观跃入眼帘——
在2007年初的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不少县人大代表提出“以江兴县”议案,即通过治理穿城而过的安昌江,提升防洪、地下水补给能力,改善城市人居创业环境,打造水韵生态城。2007年12月,投资近一个亿的新县城(城区)堤防及水环境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看着挖掘机、推土机隆隆驶进工地,群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2009年12月13日,历时两年的城区堤防及水环境整治工程正式下闸蓄水。12月27日,全市区市县现场考评会第二代表组对安县的城区堤防及水环境整治工程给予极高评价,认为这既是与群众切身相关的民心工程,更是城乡环境治理和打造生态城市的一个典范。
据悉,该工程按照3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包括先林大桥至白鹤林村的安昌江左右岸防洪堤,总长度达到5381米。
在征求社会各界的建议后,安县决定建设两条闸坝,拦江截流,构建生态人文景观,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水韵生态县城。在文胜路闸坝下游200米处,矗立着几块安县“湿地公园”规划效果图宣传标牌。据悉,“湿地公园”是安县水韵生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2118万元,占地约150亩,主要包括休闲广场、观景台、人工湖等。
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安县让人羡慕的滨江城市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江油又好又快推进灾后重建
江油市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城乡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公共设施重建成效明显,重大项目推进有力,产业重建扎实推进,灾后重建显现出喜人的成绩。
2010年江油市委、市府在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将狠抓质量、进度、安全,扎实做好重建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尽各职,按照重建要求抓质量、抓安全,认真整改,又好又快推进灾后重建。针对下阶段工作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时间节点,配齐人员、设备,开足马力,加快进度保竣工;认真研究、落实措施,争分夺秒启动还未开工项目,千方百计保开工;必须按相关程序把好项目设计、施工、验收关,万无一失保质量;保证人员、资金、建材、技术力量等,加快进度、加大督查,夺取农房扫尾城房攻坚全面胜利;必须严格控制工程项目超概算现象,避免因资金问题影响工程建设进度;高度重视、认真清理、弄清原因,全力争取援建项目资金到位;统筹安排、强化监督,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为确保又好又快完成灾后重建各项任务,各乡镇、各部门要分清主次、统筹安排,将主要精力用在灾后重建上,层层分解任务,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业主、主管部门和乡镇也要各司其职,切实加强监管。同时各乡镇、项目业主对未开工项目要加快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已开工项目要如期竣工建成,早见成效。
据了解,本次共检查项目651个,其中河南省对口援建乡镇第一批项目179个,第二批项目182个。河南省援建重点项目32个,中央投资及社会捐助乡镇项目226个,中央投资及社会捐助市区1000万以上的项目32个。从检查的项目总体情况来看,整体情况良好,技术资料基本齐全,质量安全总体稳定。(本报记者 刘庆)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