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川县水务农机事业灾后重建和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该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温总理提出的“重建一个新北川”的指示精神,具体实施县委、县府所制定的灾后重建以及因灾失地农民安置的各项方针政策,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大民生任务超额完成;各项水利灾后重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防汛安全进一步加强;地方电力建设成果显著;农机事业稳步提高;水土保持工作实现新突破;社会服务与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全年工作得到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人畜饮水建设顺利推进
截至2009年12月底供水工程已开工项目达131处(含失地农民安置点供水工程97处),已竣工85处,可解决7.9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全年目标任务数的135%。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完成了永安、安昌灌区春季保栽、保播水利工程,维修震损渠堰 7.27 公里,整治山坪塘14口,恢复蓄水量11.5万立方米,保证了2.43万亩耕地的保栽、保播用水,共完成县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完成了省级财政下达补助资金50万元,用于08年集雨节灌项目,目前已新建蓄水池7口,新增恢复水方1.81万方。对全县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了摸底调查,确定了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任务,对该县小微型水利工程、灌区工程做出了初步规划,规划落实涉及北川县14个乡镇65个行政村,圆满完成了灾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开展。
防洪及河道管理规范有序
认真贯彻落实《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及省政府40号令,加强河道管理及防汛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做好临河用地、临河建筑工程的审核审批和监督管理,实行采砂许可制度,坚决打击无证采砂。同时加强河道检查巡视,确保全县河道行洪畅通。
深入各乡镇开展防汛大检查,整治防汛隐患。共完成了永兴、豫昌、竹林、宛建等8处板房集中安置点的排洪沟整改,修建排洪沟7600米,确保了板房区汛期的排洪。完成了都贯河、苏保河、五星沟、干河沟、永庆沟、小坪沟等13.8公里河道的清障,确保了河道的行洪畅通。对茶坪河等6处震损还不能及时维修的河堤进行工程加固,确保了该河段的防洪安全。对全县各乡镇的山洪溪沟也进行了疏通,确保了山溪洪水的顺畅下泄。
及时启动预案,全力抢险,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针对“7.15”特大暴雨洪水,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紧急疏散群众,加强灾害点监测,采取工程措施疏通道路、河道,整治次生灾害,指导陈家坝、通口等乡镇进行了河道疏浚排险,确保了群众生命安全。
继续治理“5.12”特大地震中所形成的剩余六处堰塞湖,目前唐家湾等5处堰塞湖已达到了“降低库水位、减小库容”的目的,完成工程量292.5万立方米,总投资3500余万元,白什堰塞湖治理也已接近完工。
堤防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去年该县灾后堤防工程规划及建设共完成了19处,其中已完成规划和建设2处。
认真搞好灾后防洪工程规划,共完成灾后堤防工程规划及建设19处,全县乡镇及沿河农村防汛度汛能力逐步得到恢复。全县灾后重建37处堤防工程现场踏勘、测量工作年内完成, 2010年4月底全面完成实施方案设计工作。
地方电力建设与水资源利用持续发展
全县已恢复发电装机23处、49台、10.55万千瓦,发电量3.1亿千瓦时,全县发电收入8320万元。建成电站4处,10台、1.28万千瓦投产,在建电站全年累计投资2.4亿元。新架设白什至武安电站35千伏上网线路25公里,35千伏5000千伏安升压站,于2009年9月底投入运行,极大地缓解了该县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
圆满完成了全县新增移民的调查、核实、登记。通过对部分移民进行了解和联系,会同移民所在乡镇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利用县级领导分片包干制度,定点联系相关乡镇,定期对移民进行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迅速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极大地缓解了移民情绪,确保了非常时期移民的稳定。
水资源管理方面,为了搞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该局及时成立了工作机构和完善了相应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先是开展自查,后又同市水务局检查组一道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隐患和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限定了整改时间,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了涉水事务的执法宣传和节约用水宣传工作,发放宣传资料250份次。同时全年办理取水许可证18个,其中新用水户3个,征收水资源费64.3万元,比2008年增加了26.6%,且已全部解交到中央、省、市、县财政金库。
水土保持工作实现新突破
完成了2006—2008农发水保项目验收。完成了苏保河项目区的后庄小流域、分水小流域、明水小流域、五星小流域的四条典型小流域的2009—2011农发水保项目的初步设计报告,本期项目共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km2,计划财政总投资1050万元。
编制完成了《北川羌族自治县2009年农发水保项目后庄小流域跃进村重点治理片设计预算书》和《北川羌族自治县2009年农发水保项目五星小流域石岩村设计预算书》, 两项工程共规划治理面积16.5km2,计划财政总投资247.55万元。
水土保持灾后重建项目规划、建设顺利推进。该项目共涉及茨沟村等九个村,其中,茨沟村水土保持灾后重建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2010年初工程竣工。
预防监督工作正常推进。去年八月,经省水利厅上报水利部我县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全年共进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检查8次,其中省级项目1次,市级项目2次,县级项目5次;检查项目20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10个,县级7个;县级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2个,批复水土保持总投资55.63万元,设计拦挡弃土弃渣0.8万立方米。水产发展稳中有升,渔政管理合理有度。
按要求做好一年一度的春季禁渔工作,禁渔期于2月1日起至4月30日止,期间共出动10余人次在全县水域进行巡逻检查。二是恢复了可以继续生产使用的鱼池面积共计150余亩,纳入国家灾后重建资金项目1个,年底可完成150万元的重建资金。三是配合新县城拆迁指挥部搞好时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拆迁工作。四是每月按时做好县水产品量的上报工作。五是联合县级相关部门举办了两次渔业安全生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共计发放资料1000多份次。六是开展渔业大检查,全年共计查处违法案件1起,并按规定予以处罚,有效地保护了鱼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水行政执法步入规范化轨道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落实巡查制度,针对该县水事违法案件存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发案的特性,制定了年度巡查计划及月巡查计划。增加巡查密度,累计巡查39次,并及时做好巡查记录。灾后重建所办理砂场管理规范有序,保证了重建砂石供需矛盾。加大执法力度,结合水环境整治对河道及采砂场进行了治理,基本达到了“四化”标准和保障了行洪畅通。协调好了新县城建设、山东大道等建设与河道开采的关系,保证了县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农机行业管理迈上新台阶
加强农机法规宣传和行业调研,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农机安全。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农业机械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农机人的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结合“科普宣传”等活动深入到乡镇进行农机安全、农机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营造社会关注农机的良好舆论氛围。
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积极开展补贴机具质量调查监督。通过积极组织和动员,在年初下达100万元补贴资金顺利完成后,为满足农户强烈的购机需求,该县申请追加补贴资金150万元并获批, 250万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际完成249.79万,享受补贴机具数为323台。在县域内开展农机打假大行动,共检查19个点,出动检查人员182人次。查处2套伪劣产品,违规使用推广证1起。确保该县农机市场秩序的稳定,杜绝假冒伪劣农机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全力进行机耕道及提灌站恢复重建。通过实地勘察,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实施,09年共计完成37公里机耕道建设任务,总投资370万元;新建提灌站3处130千瓦,投资55万元,修复改造提灌站13处15台200千瓦,投资22万元,改善灌面1500亩。有力地推动了地震灾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努力做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全年结合农机维修市场清理整顿和农机购机补贴,加强了对农机维修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全年共开展农机各类培训4000余人次,其中参与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5人,办理农机修理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5人,占目标任务的100%,为拓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覆盖范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强化农机安全技术检测,做好农机年度检审验工作及培训工作。全年全县共检验拖拉机635台,审验驾驶员516人。发送检审通知书820份,签订农机驾驶员安全责任书650份,“农机安全村”责任书194份,清理黑车25台,新车入户197台,督办无证机手办理驾驶证85个,引导督促农机手不断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自觉参加保险,运输型拖拉机、小四轮、农用三轮车投保交强险650台,其他各类险560台/人。给各乡(镇)安委会送达农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32份,补检拖拉机43台。认真做好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极大地规范农机作业行为。针对震后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送教下乡”,致力于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机知识的培训。全年共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25人,其中驾驶 员85人;驾驶员安全知识培训班36期,5200余人次。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