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梓潼县政务中心坚持以“勤政务实、规范便民、依法行政、廉洁高效”为宗旨,以“便民、高效”为目标,紧紧围绕灾后重建和“四篇文章”发展战略,积极推行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截止十月底,共受理行政审批和公务服务事项共28952件,办结28358件,按期办结率达100%,现场办结率达97%,群众评价满意率达100%。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两集中、两到位”落实到位
加强领导,专人协调 “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整合行政资源的重要举措。我中心成立了“两集中、两到位” 工作协调小组,落实专人协调各相关单位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严格按照“凡是能进中心的必须进中心,不能进是例外;凡是能在中心办结的必须在中心办结,不能办结是例外”的规定执行,确保进驻到位、授权到人。
责任落实,积极推进 一是配合县编委下发了《关于县级部门行政审批机构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县13个部门增设了行政审批股,1个部门增设行政审批办公室,9个部门在有关股室增挂行政审批股牌子,各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全部划归行政审批股,其他股室均不再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二是与县编办联合发出《关于报送部门“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各相关部门的机构设置、前后台人员、岗位职责、监督管理制度等都进行了明确,行使接件、材料初核、审查、审批职能的人员全部进驻了政务中心。三是相关部门与窗口首席代表分别签订“行政审批授权书”,逐项向首席代表授予审批决定权、审核上报权和组织协调权。
目前,县政务中心进驻部门38个,设置服务窗口26个,其中:行政审批单设窗口20个,综合窗口1个(包含14个部门),公共服务窗口3个(由供水公司、房地产评估公司、商业银行设立),咨询窗口1个(由县政务中心设立),效能监察窗口1个(由县监察局设立)。窗口前后台工作人员共54人,各窗口单位的授权已全部到位,纳入中心受理、办理的事项占应进的100%。
标准化建设显成效
认真清理,全面公开。配合县法制办,参照省、市公布的行政审批目录,对全县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日常监督管理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和调整,以梓府发[2009]19号文件向全社会予以公布。目前全县共有行政审批项目290个,公共服务项目81个,日常监督管理项目62个,涉及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的部门38个。
组织人员对全县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办事指南及流程图进行了审定和规范,承诺时限均提速30%以上,最高提速达80%,并在《梓潼县政务服务网》和大厅查询计算机进行了公开;在政务中心各窗口挂牌公告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名称、法定时限、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电话号码;统一印制了办事指南和流程图,摆放在各服务窗口供办事者查询。通过多种公开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人员的知情需要。
认真落实,严格问责。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县监察局派驻了行政效能监察窗口,县政务中心和各窗口均设立了首问责任岗,统一实行了首问事项登记、去向留言、一次性告知、投诉举报等制度。完善了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办法,按月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情况实行量化考评,并将结果通报单位和县四大班子,形成了部门与政务中心双重考核的联动机制,做到了逗硬考核,严格问责。
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 梓潼县政务中心提供的政务服务类型有行政审批服务、公共服务、国家投资项目招投标交易服务,全面推行了全程代办服务、延时办理服务、预约办理服务、信息查询服务、政策法规咨询服务、上门办理服务及特别通道服务,统一使用行政审批通用软件系统,并将部门业务专网接入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拟逐步开通网上申请、网上办理服务。
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工作,遵循“创新思路、依法实施、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原则,按照“统一受理、提前介入、同步审查、信息共享、公开透明、限时办结”的要求,再造并联审批流程抓简化,制定了《梓潼县项目推进工作流程》,建立了并联审批“绿色通道”,采用“联合会审”解决部门之间审批前置条件的问题。在项目审批办理中,落实专人督办,公开投诉电话,主动邀请监察部门对并联审批各环节进行监督,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在为四川绵阳四海化工有限公司、四川建丰林业有限公司、梓潼聚源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等的办证协调服务工作中,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前置审批,工商登记应在七个工作日办结的,均在当日办结,深受企业好评。截止10月底,共受理工程项目126个,办结业务169项,提前办结率64.35%,办理提速82.83%,满意率100%。
为强力推进灾后重建步伐,按照上级领导指示精神,我们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对政务中心现有场地进行了改造,规范组建了梓潼县招投标交易中心,并于2009年6月16日正式投入运行。工作人员实行加班加点服务,截止10月底,共完成比选项目36个,公开招标项目15个,竞争性谈判项目50个,完成建设项目总投资近亿元的招投标工作,促进了快速重建、廉洁重建。
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按照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有关标准,将政务服务中心场地纳入了县行政中心新建规划,新址场面面积将达3000余平方米,建成后除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外,劳动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国有资源(资产)招拍挂、中介服务等社会服务事项均可全面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今年初投资50余万元扩建了现有办公场地,使现有场地面积达到了1200平方米。投资40余万元完善了硬件设施设备,对大厅布局、柜台样式、工作人员着装等进行了统一;在大厅和招投标交易场所增添了监控设备;设置了报刊、图书阅览场所;在办公楼前升立了国旗,悬挂了国徽,制作了单位名称标识牌;在县城的主要出入口设置了4个政务服务公告牌,对政务服务热线“96196”进行了中英文宣传告示。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 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场地面积均要达到100平方米。目前,纳入重建范围的20个乡镇便民中心临时办公场地已基本完成,新建场地将在2010年10月底前全部建成;未纳入重建的乡镇场地整改扩建将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综合服务事项等,均进驻便民服务中心集中、联合办理或代理,实行开放式柜台办公,县政财将把便民服务中心日常工作经费列入预算。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强化对中心全员廉政制度的学习、教育,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杜绝了“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树立了良好廉政窗口形象。二是在服务窗口开展星级党员示范岗活动、优秀窗口、优秀服务工作者评选活动,中心管委会率先垂范,充分调动共产党员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为民服务意识和创优争先意识,形成了讲文明、讲奉献、讲廉洁、讲勤政的良好氛围。
县政务中心联系卧龙镇五一村、丰谷村,震后积极组织人员排查灾情,积极做好维稳工作,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委做好农户住房维修加固和重建工作,确保了当地社会稳定及灾后农房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积极开展计生宣教工作,本年度未出现违反计生工作政策的事件发生。(魏小平 本报记者 李红茹)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