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银政联防农房重建贷款风险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12-01  发稿编辑:刘庆


    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导致绵阳重灾区50万户农户农房被毁。地震后第一时间,绵阳相关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投放灾后永久性农房重建贷款,截止09年10月末,农信社投放贷款占全市该类贷款的91%,共发放一般农户农房重建贷款14.22万户,金额31.44亿元;发放困难农户贷款2105户,金额4067万元。由于该类贷款是在地震重灾后特殊时期快速发放,面宽量大,期限较长,风险集中,受灾群众后续还贷能力弱,贷款潜在风险很大。


     为及时有效控制住农房重建贷款风险,绵阳市相关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寻求地方党政支持,形成银政合作防风险的良好局面。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有副市长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地震灾后农房重建贷款风险控制协调领导小组,专门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农房重建贷款风险控制工作,签订了县、乡镇、村三级责任书,做到组织机构、专人、职责和措施四明确;建立了风险补偿机制,各县市区与相关金融机构签订了贷款担保协议书,结合实际建立完善了担保基金管理办法,承诺对农房重建贷款有财政兜底70%风险,金融机构承担30%风险。对一般农户农房、特困农户重建贷款,分别按照1:10和1:1建立担保基金,分别到位一般农户、特困农户重建贷款风险基金2.49亿元和11.2亿元,并要求按照贷款投放超量适时补足基金缺额。积极探索贷款农户土地承包权、林权、大宗机电设备、房屋抵押形式,确保农房重建贷款抵押落实;各地发挥主动优势,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县、乡、村的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和张贴标语、走村串户等形式,加强宣传解释,把准农困难农户贷款和一般农户贷款的政策界限,做到统一口径,避免乱开口、乱表态。选择诚信、按期还贷典型户,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把 “谁借款、谁偿还、谁付息”观念深入人心;各县市区在年终集中开展专项督查考核,加强贷后管理,注重发动基层,动员行政资源,积极协助相关金融机构开展贷后管理、清收本息等工作,及时预警风险,打击故意逃废债务行为,切实维护金融机构债权;同时,结合该类贷款期限长的特点,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按照三个阶段抓落实。在风险控制稳定期,重点建立完善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加强宣传,催收到期利息,风险控制在10月底的状况。在风险控制深入推进期,引导农民生产、务工增收,加强催收到期贷款本金,并将风险控制在小额农贷不良贷款相当水平。在全面攻坚阶段,大力催收积欠贷款本息,打击逃废债行为,确保贷款风险有效控制。


    绵阳市通过强有力措施,在有效控制农房重建贷款风险的前提下,推进了农房重建,目前共开工49.82万户、竣工46.77万户,分别占重建任务数50.3万户的99.04%和92.98%。(蒲天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