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5·12”特大地震带来的特殊困难和严峻考验,面临少有的压力和责任,北川环境保护局在局长杨军的带领下,倡导树立环保理念 增强环境环保素养,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环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在“5·12”大地震中,北川的生态环境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原本秀丽的山川千疮百孔,人们的生活环境面目全非。特别是县城曲山镇和周边的几个乡镇,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人员伤亡十分惨重,基础设施全部损毁。时值灾后重建的重要时刻,去年12月3日召开县委常委会正式明确县环境保护局单设,实现了环保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独立办公,并增加编制人数,补调工作人员,及时组建班子,于2009年1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它标志着北川县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迈入规范化、法制化、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工程”,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工业企业和畜禽养殖业排污管理;结合灾后各乡镇场镇的修建,开展小集镇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继续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已对全县20个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力争年内完成90%。
加强生态细胞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生态县建设。认真落实《绵阳生态市建设规划》,抓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文化、生态家园及能力保障等八大工程建设;完成《生态县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力争在5月份完成规划编制。加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小区、生态家园等生态细胞工程建设,在北川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2009年度完成市级生态村1个和生态家园15户的创建任务。
大力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和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和并联审批工作,采取“开启绿灯、简化程序、现场指导、优化服务、狠抓落实”的快速审批措施,全力支持抓投资、促项目工作。积极包装上报环保项目,向上争取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强化项目审查,严把项目产业政策关、选址关、环评关和“三同时”验收关,落实建设项目“十不批”原则,新上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全面完成2009年度我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和控制目标。督促落实《绵阳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完成我县工作目标,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等措施,全面完成2009年度北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COD为1180吨、氨氮97吨、二氧化硫1259吨。
加强环境执法监督管理,维护环境安全。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中各项环境监管工作,将环保专项行动日常化,把节能减排监察由工业向三产业、由城市污染向农村面源污染扩展渗透,切实开展规模畜禽养殖、矿山企业等环境专项整治,深入履行环境监察职能,加强环境执法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及时处理群众环境投诉信访。加强污染源监控,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水平,及时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维护环境安全。继续抓好《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使执证排污落实到全县所有产污单位。开展好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环境执法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组织开展好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继续开展环保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等宣教活动,继续组织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绿色创建活动,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为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服好务。积极争取资金力争在本年度完成环境监管业务用房建设,以便及时投入使用,有利于环境监管工作的开展,为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服好务。(本报记者 陈斯)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