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品牌兴农”之路推动经济发展
三台县是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丘区农业大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分别进入全省10强和全国100强。然而当地大多数农民观念陈旧,思想不开放,商标品牌意识不强。针对这一现状,三台县工商局一方面主动送法下乡,大力宣传《商标法》和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农民主动注册商标的意识;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实施奖励,对获全国驰名商标的由县政府奖励50万元,获省著名商标的奖励10万元,获市知名商标的奖励5万元,充分调动了商标持有人争创的积极性。近年来,三台县已注册“涪城麦冬”、“崭山米枣”、“心妙枇杷”、“翠湖脐橙”、“龙荣西瓜”、“智华皮蛋”、“蓉国大米”等农副产品商标63件。截至7月上旬,三台县有效注册商标183件,其中四川省著名商标3件,绵阳市知名商标15件。
“涪城麦冬”、“崭山米枣”、“心妙枇杷”、“翠湖脐橙”,这些年开始叫响名头的农产品,都是在三台县工商部门引导与带动下,利用地方农业优势,打造出的一批特色农产品。三台坚持走“品牌兴农”之路,积极引导地方申请有特色、有产业优势、有发展后劲的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梓潼:一窗式服务提高项目审批效率
在灾后重建中,梓潼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围绕项目投资突破年这根主线,建立并联审批制度,完善七项运行机制,全力为项目建设服务。
梓潼县建立包括灾后重建项目在内的建设项目“一窗受理、首问负责、分送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跟踪服务”的并联审批新机制,启用统一的行政审批通用软件,实现省、市、县三级中心联网,积极推行网上咨询、预审、审批,方便群众,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对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工业项目实行并联审批,按照一窗式服务工作流程,理顺各个审批环节,实行跟踪督办。今年三月,在为绵阳四海化工有限公司、四川建丰林业有限公司、梓潼聚源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等的办证协调服务中,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前置审批,让项目融资提前一个多月。
梓潼县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行政审批、行政审批网上运行、行政许可部门联动、重大项目服务、行政审批监督、行政审批考核奖惩和后勤保障“七项”运行机制,一窗受理,同网审批,涉及到多部门审批的,进行部门联动审批,责任人为首个审批部门工作人员,对重大项目,启用审批绿色通道,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前置审批,政务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对整个审批程序进行监督。
目前,梓潼县政务服务中心行政许可项目入驻率达100%,行政许可授权100%,现场办结率达90%以上,按时办结率达到99%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项目建设工作。今年上半年,县政务服务中心共为全县企业提供了160余项并联审批服务,全县累计开工项目163个,竣工26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68亿元。
安县:发展优势农业助农增收
安县依托县域特色资源把适合当地自然气候的魔芋、食用菌、中药材、水稻制种等特色种养业作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打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拓宽了农民的致富之路。去年,在“5·12”特大地震给灾区农业带来巨大损失的情况下,安县农民抢收抢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仍然增加了722元,达到4969元。今年,该县农民人均增收目标力争在去年基础上再增加300元。
近年来,安县根据各乡镇的资源特色和实地情况,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和扶持培育,以基地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油菜、魔芋、制种、蚕茧、中药材、蔬菜(食用菌)6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以双低油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依托,完成在黄土、花荄、界牌三个镇建设优质油菜示范基地2万亩,带动该县油菜籽种植,总产量达3万吨;以桑枣、晓坝、茶坪、高川等乡镇为依托,完成重建魔芋良种繁育基地500亩,发展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力争通过3年努力,带动全县新发展魔芋10000亩,使全县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巩固安县魔芋产业之乡地位。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