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7 日,正值盛夏,天气闷热,乡村路上难见人影。然而,在三台县立新镇拦河办事处碾子村 5 社的一条刚建成的公路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几辆大货车拉着才摘下的西瓜往绵阳城里运。村民或三五成群地走在平坦的道上,或坐在道旁的树荫下笑眯眯地看着田里丰收的西瓜和长势喜人的水稻……该村党员李建说:“社里的土路太难走了,让我们吃尽了苦头,这是我社 300 多村民自发集资 16 万多元修起的‘致富路。”
碾子村 5 社地处涪城区关帝镇与三台县立新镇交界处,一条年久失修的羊肠小道连接着村里村外。多少年来,春耕所需的化肥农药,秋收所获的粮食果蔬,养猪饲鱼购进销出,全靠村民肩挑背磨。一些老弱村民患了急病,也只得用萝兜抬着行走一小时,才能抵拢能找到汽车送卫生院的路上。更让村民难过的是,眼看外来的种养殖大户们,就因为社里的路不通,人家就在 100 多米外的,能通公路的关帝镇齐星村 4 社里租地种西瓜和大棚蔬菜,腰包早就鼓了。突如其来的“ 5.12 ”大地震损坏了这条路,圣佛寺桥也成了危桥。
社长李必木说:“晴天都难走,遇到下雨天,三轮摩托车常会被陷住,蔬菜肥猪制种运不出去,村民的收入受影响。”从广东打工回村养猪的村民李建说:“要致富先修路,干脆我们自已集资来修条公路……” 82 岁的村民李必三说:“我就是一天只吃一顿饭,也要省钱来修通公路”。村民甚至选出 14 个代表组成修路管委会,找到社长,表示只要村里领头,大家就“要钱大家出钱,要力大家出力。”此时,“修路”成了村民多年来的一件心事,也是心中最迫切的希望。于是,社长在征求了村两委班子意见后,决定靠村民的力量集资修路,修路资金完全由村民自愿出资, 500 、 1000 、 2000 元……村民们踊跃集资,一些富裕户更是纷纷慷慨解囊,村民李必木出资 4300 元,全村近 100 户集资达到了 16 万多元 .
为了高质量地建好这条路,从该村走出去的李警官,代表村民与所请的修建公司签订了合同。今年 4 月初,碾子村 5 社的这条路动工开建了。修路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齐上阵,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学童,每个人都尽己所能,监督着施工单位把地基打牢,水泥灌足。每当夜幕降临,修路管委会的成员就轮班巡察至凌晨。到 6 月 27 日 ,一条长约 1500 米 ,宽 3 米 的标准水泥公路铺在了碾子村 5 社那充满希望的田野里。
看着修好的这一条平坦的水泥公路,该村的养猪大户老李笑得合不拢嘴地对记者说:“今后,我再也不为运猪饲料和运猪发愁了。” 村民李迪用说:“没修路之前,一遇雨天,地里的蔬菜瓜果运不出去,只有眼睁睁看着烂在地里。地震后,因为路不通,运输建筑材料困难,好几户该重建住房的都没修。去年 8 月,我老婆患重病,恰好遇到下雨,我们只有用箩筐把她抬着走了近两个小时,才抬倒关帝镇公交车站,找到车送医院。现在,路修好,汽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啥都方便了。”
李必木告诉记者,现在,这条社道还差几百米,才能完全修通,筹集的资金已告謦。但村民们没有气馁,他们仍然满怀信心要千方百计地修通此路。大家说:“党的政策好,相信我社的这条路最终能完全修通。到那时,我们种的蔬菜瓜果也一样可以装满一辆辆卡车,运往大市场了。我们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