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涪城区农村信用联社考察学习纪实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6-28  发稿编辑:刘庆

    2009年6月9日至14日,绵阳市涪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带着“精细化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内容的改革问题,到江苏省常熟市农村商业银行和南京市六合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组由省联社绵办事处纪委书记、副主任陈利雄,业务科长张洪良,涪城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徐兴明,监事长邓大来,副主任邓大明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9人组成。


    在常熟农村商业银行,他们见识到了全国首批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享受到早迈出改革步伐带来的发展成果。从农村信用社两级法人到统一法人,从统一法人到农村商业银行,从商业银行到目前正如火如荼的上市情景,仅仅也才用了近10年时间,法人治理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产权结构更加明晰有效,业务领域不断扩展,业务经营成倍增长。截止2008年末,有员工773人,接受劳务派遣人员118人。41家支行,64家分理处,106个营业网点。全行总资产达355亿元,存款余额283亿元,贷款余额181亿元;全年实现利润超5亿元,资产利润率达1.36%;不良贷款率1.83%、资本充足率14.78%。常熟农商行的发展现状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作为全国首批改制的常熟农商行,对于发展的理解,抱有深深的期待,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怎样选择市场定位与发展路径,怎样发展得更有速度与质量,如何让农村金融的“航标灯”始终光亮耀眼……在追问的背后,是思想的交锋;在答案的背后,是睿智的光芒。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敏锐而果敢地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勇立潮头、迎涛击浪,多次创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之最:最早引进境内战略投资战略者;最早设立异地支行;最早在县级农村金融机构中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控股三家“常农商”系村镇银行。


    在六合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虽然改革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改革前,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没有改革不能发展,没有发展不能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历史的困难和问题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努力。统一法人管理体制与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体制,面临很多的政策瓶颈,他们就在机制、体制、产品、内控、企业文化上做足了文章。把统一法人管理体制赋予新意,职能发挥得尽善尽美。强化“三会”的代表性,在他们“三会”的代表中,有大学教授,有社会知名人士,有强大实力的企业家或有资源型的人士。学者教授为代表,是为了提升团队的思想观念,社会知名人士为代表,是提升农村信用社形象,企业家为代表,是为了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实力。有资源性的人为代表,是为了拥有更多的客户。他们认为:只要拥有客户就会带来业务,带来效益。每个人都去寻找客户,把客户的事做好,让客户有效益,信用社才有效益,员工才有收益。客户经理年薪上百万元,对信用社贡献率大,而费用率还相当低。他们提倡拥有贷款客户就像存款客户一样,不受区域限制,欢迎做出区域,做出省,做向全国,这种观念,已经具备现代银行的经营理念了。


    我们认为:这种拥有客户的方式会产生较大的成本,不便管理,增大风险。而他们就在机制上下功夫,在内控上下功夫。各个职能,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流程化和量化,并把这些流程进行了电脑系统管理,电脑系统与门市监控,与公安的身份证认证系统相连接。科技支撑的精细化管理,等于把稽核监督前移,发生案件不超过2小时发现,防案率达到99%。考核系统可以把薪酬配置到每一项业务活动中去,做一笔业务就会有一份收入。并形成了一种很好的企业文化,让大家知道,企业的发展是每个人努力奋斗的目标,要知道自己是企业的一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观念更新,思想解放,思维方式转变,才能对改革发展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徐兴明理事长早在两年前就倡导: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一个成长、学习的方法。读万卷书是通过书本知识(即理论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学问;行万里路是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来增长自己的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涪城信合人的一种追求。目的是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


    近年来,涪城联社组织到省内各国有银行,省内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省外杭州、郑州、江苏等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了考察学习达100多人次。为使读万卷书达到实效,先后,购买《金融道》《赢在执行》《科学发展观》《管理学》《风险控制理论》等书籍供职工学习。同时,还成了员工培训学校,本着“以人为本、苦练内功;放眼长远、着手实用;分层学习、共同提高”的指导思想,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了《绵阳市涪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员工教育培训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已经培训员工三期,培训员工达1200人次。(范继斤)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