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又好又快重建农房
游仙区坚持安民为先,将永久性农房重建作为确保群众温暖过冬的首要之策。目前,全区已有2.2万余户重建农户建房施工接近尾声,将在元旦春节前搬进新房过新年。
游仙农房重建“好”字当先。在地质安全、交通便利的地段,统一规划了50多个30户以上的集中小区。区建设部门还设计了造价为3万元—15万元的13种户型、26套图集组成“户型超市”,直接送给农户选择。为保障建房质量与安全,游仙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向社会聘请了20余名有专业资质的人员担任农房重建质监员,在各地开展工匠培训、村社干部培训2千余人次;通过完善进销台账、招投标约定等举措,实施建筑建材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不合格建材召回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房重建质量安全进行拉网式检查,将质检情况纳入建房档案,对不按要求施工的工匠进行训诫乃至吊销执照等,确保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游仙农房重建“快”字为要。该区一方面积极扩大市场供应,全区震后新建的15家页岩砖厂年内已全面投产,使全区制砖企业达到61家、产量近9亿匹,较震前扩大近2倍。另一方面,及早落实建材价格干预措施,在建房初期就创新实施了定时定点定户、重建户贫困户在建户“三定三优先”的特供机制。从08年12月起,全区聘请了上百名乡村干部、重建农户担任建材价格观察员、监督员,并派出乡镇分管领导57人、驻厂干部91人,在62家建材企业现场设立了乡镇“建材供应保障办”,对红砖等紧俏建材实施统征统销。此外,游仙区还通过完善公开公示、发放建房“明白卡”及资金“一卡通”等措施,及时兑现落实了受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金、农房重建补助金、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房补助金等各项政策性补助,全区目前发放总额达7.5亿余元;通过联系协调农房重建专项信用贷款,共为1.65万户农户授信5.2亿元。
江油推进永久性农房建设
江油市在灾后重建中,科学编制重建规划,千方百计保证建材供应,及时兑现补助政策,推进全市永久性农房重建。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永久性农房41.3万户,累计完工23.19万户。
江油市成立了由市人大、市政协17位领导组成的重建工作督导组,并选派1000余名市县乡机关干部、1500余人次专业人员驻村包户帮助解决建房困难。调度200余家企业、3000余名建筑工匠奔赴一线参与建设。
在安全选址、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江油市组织专业设计师,为农民提供了26种建房图纸供选择。截至目前,共规划建设3-10户以上的“小集中”安置点4891个,安置受灾群众24089户,规划10户以上的“小集中”安置点1231个,安置受灾群众28720户。
在建房资金上,江油市采取“政策补助、贷款支持、援建资助、群众自筹”的措施,结合实际,出台了8项支持农民建设永久性住房的政策措施,全力保障农民建房的资金需求。截至目前,上级财政已拨付我市农房建设资金99.2亿元。同时,金融机构也“雪中送炭”。农村信用社、市商业银行、市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为4.12万建房农户发放了贷款。
平武农房重建“五到位”
为了强力推进农房建设,平武县确保“政策扶持到位,帮助服务到位,技术保障到位,建材供给到位,监督管理到位”。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开工建设1.67万户,建成7636户。
该县严格执行国家、省出台的农房恢复重建政策,积极争取对口援建方河北省的支持,建立农房担保基金1亿元,为农户提供信用贷款。出台抵押政策,农户可以用自己修建的农房进行抵押获得商业贷款。及时足额兑现过渡安置费,按农房建设进度分期分批兑现补助资金,县、乡信用社还为当地农民修房贷款设立了“绿色通道”,凡符合条件的农房贷款,简化手续,快速办理。
该县切实开展农房重建项目规划和建筑设计,共编印近20套20个户型的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图案免费供农户选用。300名机关干部常驻平通、南坝、水观、豆叩、坝子等地重灾村,开展政策解答、工作督促、质量监督等,并实行帮扶责任制。
该县多形式培训和引进建房技术骨干,逐村逐户开展技术指导。对农房恢复重建相对集中的地区,技术人员到村包干负责;相对分散的,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负责;零星分散的,技术人员以乡镇为单位巡回指导,保证重灾区每个村有3-5名技术指导人员。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