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的绵阳城乡碧空如洗,暖阳高照。家住绵阳高新区的刘女士带着5岁半的女儿小燕子,乘坐62路公交车,来到自家的“菜地”——位于涪城区杨家镇团阳寺村黄家湾的菜地里,为全家人一个多月前种下去的窝笋、菠菜、胡萝卜浇水施肥。女儿小燕子则手忙脚乱地把菜地里的豌豆尖掐下来,说:“我今晚回家要吃豌豆尖,自己种的菜才好吃呢!” 刘女士说:“我一直在城里工作,从来没干过农活,这种体验让我们全家都觉得非常新鲜。更让我高兴的是,女儿以前不爱吃蔬菜,自从到这菜地里种了菜后,女儿变得爱吃蔬菜了,说那菜是自己劳动所得,吃起来特别香。”刘女士表示,自从开垦这块“菜地”之后,这里就变成了他们全家的开心乐园,女儿更是日夜惦记着自己种下去的菜,每到周末都催促她来菜地看看。
昨天到“杨家菜地”关心自家菜园子的还有今年7岁半的男孩冯智霖,他是绵阳火炬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因为父亲忙工作,是妈妈和爷爷奶奶带着他来此地的。冯智霖说:“是我让我爸到这里来弄个菜园子的,我喜欢到这里玩,每周末都要来一次。自从上个月初把菜苗种在地里,我就惦记着,这地里的菜苗啥时能长大。每周来了,我都要给菜苗浇水,把菜苗旁边的草草给扯了。没几次,菜地里的豌豆尖和小葱子就能吃了,我亲手摘了,洗了,让奶奶给炒了,好吃得很呢。”冯智霖的妈妈严女士说:“在这里,我只花了600元钱,就租赁到农民的一分土地,开垦一块自己喜欢的‘小菜园’。‘小菜园’上所用的种子,肥料及日常管理,都可有农民代劳。”
帮着冯智霖家代管“菜园子”的李春木是杨家镇团阳寺村黄家湾村民。他说,他家的1亩2分地,如今经过镇村干部的牵线搭桥,已租给了10余个城里人,11月17日,他收到了一年的租金7000多元,除去劳务、化肥、菜园等支出,一年纯收入超过4000元。往年,他家的那1亩2分地种的是水稻和油菜,一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李春木说:“这都是镇村干部会想法子,给我们村民想出的找钱新路子呢。”
“杨家菜地”的管理者是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杨先鹏,他告诉记者,在近郊农村的一块土地上,自己种菜、自己摘、自己吃,体验一个“庄园主”的农家生活,是很多久居都市百姓的“田园”梦想。今年9月底,这一“梦想”,在涪城区杨家镇成为现实。
涪城区杨家镇党委书记尹阳站在菜地的田埂上表示,“杨家菜地”是该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举措之一,是用绿色农产品吸引游客,延长农副产品的一种新模式。目前,该镇已在紧邻绵中(绵阳至中江)公路旁,碧水蓝天生态休闲村边,规划了20余亩菜地,以满足城里人到郊外建个“菜园子”所需。如今已有4亩多地变成了城里人的“菜园子”。记者看到,“杨家菜地”地里种的窝笋萝卜、葱葱蒜苗,郁郁葱葱,煞是可爱。放眼望去,菜地附近田坎上满是桃花,梨花等果树,几口大堰塘里也将种上荷花,莲花等花儿。相信明年春天到来,这里将是桃梨花儿满园,盛夏之时,池塘荷花莲花比美。来到杨家菜地的城里人,不仅能体会到“你耕田来我浇园”的田园之乐,也能领略到春花秋月的风景之美。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