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梓潼县潼江河上游突降暴雨,梓潼遭受了3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的袭击,凌晨7时,潼江河洪峰流量每秒达到4520立方米,沿河数十个村社和县城老南桥告急。
灾情就是命令!
24日凌晨7时10分,梓潼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高顺接到县委的紧急电话通知:“潼江河水暴涨,县城老南桥、豢龙大桥和沿岸数十个村社告急,28名群众被困在孤岛上……迅速组织100名民兵参加抗洪救灾……”
接到紧急通知后,县人武部闻令而动,快速启动《抗洪抢险预案》,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灾情,动用可能使用的通讯手段向文昌、许州、豢龙等乡(镇)武装部下达了集结100名民兵参加抗洪抢险的命令。与此同时,向沿河两岸的长卿、东石、玛瑙、石牛、交泰等乡(镇)武装部下达了集结民兵就地参加救灾的命令。
7时20分,县人武部全体干部职工集结完毕,部长高顺简要介绍了灾情,部署了任务,作了战前动员。
正在军分区参加学习的政委蒋兵悉知灾情后,火速返回梓潼,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抗洪救险。
汛情就是“集结号”!
7时30分,100名民兵在县人武部集结完毕,携带麻袋、铁镐、雨衣等防洪抢险器材和物资,采取边动员、边集结、边开进的办法,在部领导的带领下,兵分四路快速开进。
第一路向县城老南桥开进,负责疏散转移群众、堆积防洪堤、抢运财物,防备洪水进城。10时21分,在洪水即将漫上桥面时,防洪堤完成堆砌。
第二路向文昌镇沙河村4社开进,负责转移被困群众。13时20分,被困在洪水淹没的房屋中近6个多小时的20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第三路向许州镇三胜村开进。16时,20名民兵和武警冒着生命危险,驾乘冲锋舟靠近孤岛,成功将被困在孤岛上9个多小时的8名群众全部安全解救。
第四路向豢龙大桥开进,负责配合武警疏散转移沿河群众、抢运受灾群众财物。9时28分,数十名群众被安全转移,生活生产资料被抢运出来。
沿河各乡(镇)武装部接到县人武部命令后,也迅即集结民兵就近参加抗洪救灾。此次行动,动用民兵100人,持续动员200人,共解救被困群众28人,转移群众620人,抢运财物100余吨。
洪魔何所惧!
昨天才从抗震救灾第一线返回的梓潼民兵,今天又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他们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疲劳、继续作战的战斗作风,体现了梓潼民兵特别能奉献、特别吃苦、特别能战斗。洪魔在梓潼民兵面前望而却步--16时,凶猛的洪水逐渐减弱。
据县救灾办统计:此次特大洪灾,全县12个乡、10.1万人受灾,1700多间房屋倒塌,2440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冲走大牲畜267头,4.2万亩农作物受灾,2.3万亩成灾,1.21万亩绝收,损失粮食9260吨,沿河58处电灌站损毁,57处石河堰、22公里引水渠系、76公里乡村道路、78处桥涵和5000余处人饮工程被水发毁,6家种养及生产加工企业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7940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320万元。
目前,全县受灾群众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情绪稳定,社会秩序正常。县人武部正全力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加强卫生防疫、杜绝发生次生灾害,组织民兵开展自救互救,抢修水毁基础设施、确保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