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重振养猪信心 灾后猪只补栏46万头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09-07  发稿编辑:

重振养猪信心  灾后猪只补栏46万头

818从市发改委和畜牧局获悉,“5.12地震后,我市积极鼓励养猪户及时补栏,搞好灾后重建。目前,全市生猪补栏40万头、能繁母猪补栏6万余头。广大农户养猪积极性高涨,正想方设法地生产自救,恢复重建。

818,来自北川禹里DLY种猪繁育场的羌族妇女龚兴兰与‘YBC’项目签订了协议,获得了7万元的无息贷款。她说:“通过‘YBC’项目的“1+1+1帮扶模式,我不仅获得了用于灾后重建的部份无息贷款,还有成功企业家做我的创业导师。我会全力以赴,在最短时间内把生猪产业做起来,希望到明年底,商品猪的出栏量能够达到13000头。”据悉,在这次地震中,龚兴兰养猪场里存栏的400多猪被砸死了100多头,还有40头快要下崽的母猪因惊吓过度流产了。距龚兴兰家仅三公里的唐家山堰塞湖溃坝后,淹没了全部养猪场。堰塞湖水过后,瘟疫又入侵养猪场。到7月初,养猪场的猪只剩下3头母猪,20多头商品猪。目前她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正奋力抗灾自救,恢复生产。

我市是全国生猪养殖重要基地,年出栏生猪约600万头。地震使全市生猪产业遭受重创,极重灾区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的圈舍大部分被夷为平地,全市共有约900万平方米的畜禽圈舍遭损毁,120多万头的存栏生猪死伤。

灾情发生后,绵阳畜牧部门迅速赶到现场,帮助养殖户清理废墟,搭建临时圈舍,协助联系圈舍寄养幸存生猪。同时对死亡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和防疫处理。畜牧部门在规划重建方案时,突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制定了标准、规模、环保、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养殖目标。同时进一步强化技术服务,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一线,送科技下乡,积极为养猪户联系良种仔猪,提供生产信息,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市发改委根据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生猪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并及时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已争取国家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1850万元资金,用于帮助全市部分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化标准养猪场建设,还争取到470万元资金用于江油大禹PIC、安县大正等生猪扩繁场和部分规模化养殖小区的恢复重建。

目前,北川生猪补栏到10万头、能繁殖母猪补栏到1万头。安县实安养殖场的商品猪已补栏到1000多头,能繁殖母猪补栏到500多头。平武县南坝梨园养殖场,游仙恒力通养养殖场等种猪场、养猪场正在修复和重建中,畜禽生产能力有望恢复到灾前水平。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