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这次大地震,绵阳市的北川、安县、平武遭受了重创,损失惨重。四川光友薯业公司位于绵阳市的高新区,在大地震中,公司的厂房、车间、生产设备、原辅材料等遭受了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极大地影响了薯业产业的发展。
大灾之后,如何重建光友薯业产业,继续高举农业产业化“龙头”旗帜,为灾区农民搭建致富金桥?这是摆在光友薯业公司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抓住发展机遇 重建薯业产业
抓住发展机遇,是光友公司的当务之急。首先,四川光友薯业公司创业16年来,一直在实施“红薯之路”的发展战略。红薯之路,就是由四川光友薯业发起和倡导的一条振兴红薯产业,带动薯农脱贫致富之路。它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帮助,推动红薯经济发展;它沿着红薯传播路线整合红薯资源、开发技术,拓展市场,扩大消费,吸引投资,造福于全球薯农。这个宏伟的构想,正在逐步实施。重建灾区薯业产业,无疑是开拓“红薯之路”战略中的一个里程碑。
2006年,“光友粉丝”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光友”又被评为驰名商标,已在全世界38个国家注册。现在品牌价值5亿多元,年产值2亿多元,已连续4年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也是国家的星火重点支撑项目。这给重灾区薯业产业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汶川大地震灾难发生后,光友薯业公司坚持一手抓生产自救,发扬抗灾精神,经营自我人生,重建“光友”家园;一手抓抗灾慰民,组织“光友粉丝抗灾慰民团”,冒着余震,15次深入重灾区,为灾区人民送去捐款、粉丝等360余万元,送去光有人的温暖与大爱,升华了光友人的思想境界,丰富了光友文化,锤炼了企业精神,这对重建重灾区薯业产业,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大灾难之后必有大建设。这次地震,既是对企业的挑战,也是企业发展的机遇。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就能把薯业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科学发展 制定重建规划
科学发展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绵阳市的重灾区北川、安县、平武和江油地处山区,盛产红薯和马铃薯,作为特色产业开发,薯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一定会给灾区经济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让灾区农民通过这座“金桥”又快又好地到达小康彼岸。
这些构想,专家组通过考察论证后一致认为:光友公司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切实可行,具备承担项目建设能力,建议尽快实施。
制定有力措施 着力实现宏伟目标
目标宏伟,必须具备有力措施。光友薯业已经取得了四大成就:一是让红薯登上“天梯”;二是让红薯走出近500年的“怪圈”(即红薯越多的地方越贫穷,越贫穷的地方红薯越多);三是红薯粉丝成就了精彩人生;四是红薯之路在不断拓展延伸。
重建灾区薯业产业后,在未来5年内实现“三个10”目标:即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利税1.2亿元,建立10万亩红薯、马铃薯基地,新增10万户薯农脱贫致富。
为了实现宏伟目标,光友公司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发展战略,坚持创新薯类加工技术,通过技术投资入股发展做大光友薯业。二是坚持品牌发展战略,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投资入股做大光友薯业,三是坚持营销发展战略,以现有国内外重点城市上100万个终端销售的营销网络为基础,继续向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市场开发销售渠道,从而做大做强光友薯业销售网络,立足市场,辐射全国,开拓国际市场;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平台,打造国际薯业龙头企业。
“多少事,从来急。”四川光友薯业公司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重建灾区薯业产业,为灾后的重建恢复和绵阳的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