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记绵阳市五届五次人大代表唐元蒋


情系民众 关爱民生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04-07  发稿编辑:


    “是平武的山水养育了我,是平武的人民培育了我,为了山区的县域经济,为了群众的脱贫致富,我就是耗尽全部的精力也在所不惜、无怨无悔”。这是一名连任三届的市人大代表唐元蒋的肺腑之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平武县两河堡村主任的他,认真履行代表职能,尽心尽力为群众谋利,为民办事不辞辛劳,为民解忧不计报酬,看见两河堡的村民文化素质不高走不出去,他便投巨资修学校,为村民出行方便他投资改善交通,近年来已为平武县城河堤、道路建设垫资上千万元,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两河堡村的老百姓一提起唐元蒋都说:“多亏了老唐,不是他咱那娃真上不了这么好的学”。两河堡小学活动场地狭窄,办公用地拥挤加之学校地处九黄环线,师生进出校园必须横穿公路,上下数十级的台阶,严重威胁师生人身安全。特别是2003年以来,学校地基严重沉陷,墙垣严重开裂,被县安办鉴定为D级危房,须立即拆除重建,但因财政困难,不得不继续使用。作为人大代表的该村村主任,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人大代表,他了解群众的心声;作为村主任,他知道村民的期望。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修建新校舍刻不容缓!有钱要修,没钱自己掏腰包,砸锅卖铁也要修,从那以后,他将手头繁忙的工作交由他人打理,全身心投入到选址、规划、设计、审批等工作之中,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新校舍工程预算60万元,政府只能投入10万元,且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看着全村父老乡亲期盼的眼神,他想尽办法说服家人垫资50万元重建新校舍。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他坚持吃住在工地,大到质量安全,建材采购,小到工地管理,设备维护,都亲自过问,严格把关,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工程进展异常顺利。2005年3月,工程顺利竣工,一座占地3400平方米,拥有7个教室,两个教研室,10套老师宿舍的崭新校舍矗立在了美丽的涪江河畔,全村老少为此欢欣鼓舞,为了更好地改善办学条件,为素质教育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他再次决定改善办学条件,为素质教育投入资金10万元,修建了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台、购置学生课桌椅150套,教师办公桌椅23套以及全套音响,电视等教学设备,并对校园内外进行了全面绿化及美化。看到新的校舍,孩子们高兴了,家长们乐了,来校就读的孩子也从以前的86人,达到现在的160人。
在人民眼里,他不仅是为人民排忧解难的人,更是一个热心的大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咱村要想彻底变个样,必须从公路抓起。为这我们就是吃再多的苦也值得”。“要想富先修路”,唐元蒋看到涪江两岸崇山峻岭,千百年来的羊肠小道至今仍是几个社队的唯一通道,雨雪天气更是寸步难行。为改变现状,他多方奔走,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后,他又垫资70余万元,修通了该村石英坪、红花园、羊肠山、院子四社连接九黄环线的村通公路15.8公里,一改以往“晴天灰尘满天飞,雨天一身泥水一身土”的现状。两河堡位于龙安镇城西,九黄入口,离平武7.8公里,农民调整产业发展养殖,在没有修路以前,村里的人从山上到山下,卖一头猪要背,就人力,生活费初步核算卖一头猪出栏后还要花五十元。路修通后,机动三轮用50元可达平武县城,村民平均每人每年要增收500元,彻底解决了行路难,改善了村民的生存环境,为该村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深知,自己能够成功,是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帮助的结果,绝不能忘记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近年来,他主动为其他乡镇修学校、建索桥累计捐资达27.1万元。赢得了父老乡亲的广泛赞誉。
    在他内心深处,有一个信念,为了这方热土的繁荣昌盛,为了这方百姓的脱贫致富,他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他将继续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村民都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