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北川县残联夯实帮扶基础 铺就脱贫道路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03-25  发稿编辑:

    为了进一步落实“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加快农村残疾贫困党员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北川羌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县残联从2004年起,率先在全市以“举先锋旗帜,铺扶贫道路,创脱贫佳绩”为主题,以县“小康先导团”的技术力量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全力从“资金、技术、市场”等全方位服务,有序、有效的在农村开展“残疾贫困党员帮扶活动”,帮扶效果明显。

    县委组织部、县残联从每年4月中旬开始,根据全县20个乡(镇)摸底调查统计,农村残疾党员198名,为突出“广泛性、代表性、先进性、实效性”的特点,依托山区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每位残疾贫困党员家庭不同情况,主要扶持发展种养业和小型加工业。每年覆盖8个乡(镇)19个村的20名残疾贫困党员。

    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帮扶重点。研究部署在全县深入开展残疾贫困党员帮扶活动,明确了帮扶的指导思想、帮扶对象的条件、帮扶活动的方式和具体内容、帮扶责任制,从而确保了整个帮扶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选准帮扶对象,布局覆盖区间。县委组织部、县残联组织人员深入到20个乡(镇),与当地的党政领导一道对全县5000余名农村党员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对198名残疾党员的基本情况作全面记载,并对贫困原因进行了归类统计。2007年在曲山、都坝、陈家坝、禹里、墩上、马槽、白什、青片等8个乡(镇)19个村的20名残疾贫困党员中实施帮扶活动。

    科学制定方案,落实帮扶措施。深入到8个乡(镇)的20名残疾贫困党员家中,户户见面座谈,了解掌握残疾贫困党员家庭现状,分析贫困原因,找准自身家庭经济发展的优势,确定脱贫解困的项目,并从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全方位地帮扶。且与当地党委、政府落实好贫困残疾党员帮扶的责任人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帮扶效果将纳入对乡(镇)党务工作的目标逗硬考核。

    跟踪指导服务,帮扶实效凸显。把握“因地制宜、逐户规划、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全力实施、成片辐射”的原则,本着“户主感兴趣、技术跟得上、市场前景好、滚动发展快”的思路找项目。“科技先导团”的专家也不定期地上门作技术指导服务,传递科技致富信息。都坝乡国际村四组的残疾贫困党员瞿定贵,一家5口人,仅2个劳动力,今年,在乡党委的关心和帮助下,县委组织部、县残联的同志上门与他座谈,增强了他脱贫解困的信心。2007年实地规划养猪8头,养土鸡50只,种核桃、板栗树2000株。到帮扶检查验收时,他家已经实现了养猪16头,养土鸡150只,种核桃、板栗、枇杷等果树2300余株,还新增养牛3头。2007年各项累计收入达到了25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实现5000余元。全县8个乡(镇)19个村的20名残疾贫困党员家庭收入都有明显的增长。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