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关于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10-30  发稿编辑:韩春梅

 

 三台县观桥镇人民政府镇长   唐  冬

观桥镇位于三台县城南31公里处,全镇幅员面积92.22平方公里,场镇面积4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286个合作社,场镇居委会1个。土地面积7229公顷,耕地2033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72亩,植被面积3628倾,森林面积3867顷,森林覆盖率45%。全镇总人口45031人,13O49户,其中农业人口41956人。人口出生率4.9‰,死亡率5.6‰。自然增长率-0.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23人.近年来,承担了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省“百镇建设行动”重点镇、市小城镇建设示范试点、县重点镇建设、县扩权强镇等改革试点,荣获“全国重点镇”“四川最美场镇”“省历史文化场镇”“省环境优美示范镇”等荣誉。

通过3年的试点期创新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镇村环卫一体化、投融资体制等,使观桥镇发展成为以城带乡、乡村联动、一体发展的重要载体,增强观桥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通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统筹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镇规模持续扩张,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品位不断提升,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0.27平方公里、新增常住人口2000余人。根据观桥实际,我们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充分结合观桥幅员面积广、农村人口多等实际,重点在就地就近城镇化、壮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档次等体制机制上进行了探索。

一是做美城镇。乡镇城镇建设正处于强基础的攻坚时期,打好基础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首要任务。两年来,观桥镇通过实施雨污管网分流、建设污水处理厂、完善供水供电供气设施、实施数字城管和小天网、建立消防站、改造提升江河堤、建设休闲广场、综合市场改造、标准化幼儿园、高速公路出口及连接线和2.8公里城镇主干道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拓展城镇发展空间,让在镇上住的居民可以享受与县城同等的居住环境,真正实现了留得住、能发展、心舒畅的人居、宜业宜游的大环境。

二是扩大中心村。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发现,在观桥镇有许多村的重建(新建)房户都渴望到场镇买房,以便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由于家庭条件不足以支付巨额的购房款,让他们进退两难。为了增强中心村的集聚效应,经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选取了离场镇近点的中心村规划建设新村聚居点,政府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等模式引导周边群众到中心村建房居住。配套建设中心村学校、医院、道路、绿化、亮化、文化广场、供水一体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让住在农村的群众能享受与城镇同等的公共服务。此外,在群众集中建房意愿强烈的村中,还选取了3个具备建设新村聚集点的非中心村实施建设。这种新村聚居点这种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观桥镇将在试点基础上推广下去,成熟一个就建设一个。

探索引导群众参与建设的体制机制

观桥镇采取“政府引导、财政补助、群众主体”的方式,项目建设上将过去的“政府配餐”转变为现在的“群众点菜”,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群众、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

探索投融资体制机制

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场镇休闲广场、滨江步行街建设项目),采取“政府主导、村(社区)集体融建”方式共建,村、社区集体建设用地入股,社会资本参与,达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升,集体资产提质增效的目的。古镇旅游开发中,成立投融资平台公司,将古镇范围内的政府资产注入平台公司场政府和公司各占一定股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经营模式, 加快观桥投建设步伐

探索镇村环卫一体化体制机制

通过健全“四级运转模式”,真正达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利用化、处理生态化的目的。第一级以农户为主体“源头分类”。以农户为主体,开展“源头分类”。第二级以社为主体“由社致户”,每社安排垃圾收集员一名。第三级以村为主体“以村纳社”,每村安排垃圾转运员一名。

第四级以总支为主体“集中承载”,扶持设立数个“观桥生资源回收分中心”并择地建设“有毒有害垃圾转运站”。至此,从农户源头分类开始,有机垃圾及其他垃圾已由农户自行“消化”处理,再生资源进入了再生资源市场进行市场化流通,有毒有害垃圾由镇上统一组织转运车辆运至专业处理公司进行处理。

探索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引导观桥从传统农业镇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镇转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扩大聚集效应。以“观桥产业”为载体,促进文商旅农林融合发展。一是发展规模农业。根据观桥业发展现状,结合县委“3+2”产业布局,支持镇内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中连片发展清香藤椒、道地药材、优质稻米三个“一万亩”产业,提升农业产业的经济带动能力。二是开发建设观桥古镇。按照旅游规划方案,采取“设计带招商”方式,政府配套建设古镇及周边协调区基础设施、风貌打造(比如:河堤建设、云台寺街改造),整体或分割引进旅游公司开发古镇,让旅游资源变为旅游产业。三是打造古镇周边产业。编制完成了观桥镇《一镇五村旅游规划》,依托涪江悠美环境,沿江规划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康养农业产业带,依托观桥人气旺、商气旺等优势,布局餐饮娱乐等新型业态,打造特色街区。健全返乡创业扶持体系,采取政府补助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让古镇周边区域有看点、有亮点,形成吃住游玩一条龙旅游服务,整体延伸观旅桥游产业链。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