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保持专注发展定力 开创农信社新局面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9-28  发稿编辑:韩春梅

 

□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绵阳办事处  李祥明

QQ截图20150928100353.jpg

编者按: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绵阳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李祥明同志的文章,观念新、立意高,数据详实,令人信服,颇有前瞻性值得一读,值得一学。

绵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胜利召开,为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对于我们市农信社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其在四川农信系统中排名前列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笔者认为,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是绵阳重塑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绵阳经济版图”的一次振奋人心的战略布局,也是一次谋定而后动的战前动员。就农信社行业来讲,为绵阳农信稳健发展、加快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工作的行动指南。绵阳农信社务必要准确把握此次会议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务必准确把握绵阳农信当前发展面临着“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逼越近、四川农信川B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的严峻形势;务必准确把握“发展不足仍然是绵阳农信最大的社情”的科学判断;务必保持专注发展定力,面对新形势,采取新举措,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扎实推进“‘猛、稳、狠、严’(猛增存款、稳放贷款,狠降不良、严防风险)四字方针,重塑在全省农信发展格局中的‘绵阳农信版图’”的发展目标。

一是回顾工作,统一思想,坚定发展信心。近年来,绵阳农信社“情系绵阳不变心,贷款全部投当地”。在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中勇挑大梁,投放农房重建贷款21万户、金额54亿元,占全市该类贷款的96%;实施“惠农兴村”、“扶微助小”、“融城旺社”三大服务工程,实现农户足不出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社区居民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有效解决。每年以15%的贷款增速,累计投放贷款280亿元,余额达到400亿元。

正是由于农信社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在促进科技城建设中实现了“有为”和“有位”,已发展成为有员工3500人、网点540个、存贷款规模超1000亿元、总资产达到850多亿元、年税利20亿元的绵阳金融“航母”。

结合实际,分析现状,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面临阵痛,银行业短期看“费力难出彩”;长远看,“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施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众创时代的来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跨越发展、城镇化加速推进、中西部地区崛起、中国企业“走出去”、新兴市场业态渐进成熟等前所未有的机会。西部地区发展的重点在四川,而四川的发展重在绵阳,绵阳农信作为支持我市科技城建设和美丽新村建设的一股重要金融力量,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绵阳农信点多面广、经营灵活、地熟人熟的天然优势和“老百姓自己的银行”的品牌优势,具有更大的发展张力,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从系统内部来看,农信干部队伍中存在业务发展在全省系统掉队、竞争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短板”,要充分抓住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机遇,必须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工作激情,坚定发展信心,以“立规矩、树新风、促发展、防风险、强改革”的工作基调贯穿农信社工作始终,以转型创新的经营理念引领发展,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争一流,以过硬的作风确保工作落实。要深入贯彻、全面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为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是猛增存款、壮大实力,保持绵阳农信“川B”位次。存款是立社之本。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会更大,困难会更多。这个时候,发展过慢或停滞,各类潜在风险就会水落石出、集中暴露,处理不好可能会造成全局性被动。因此,经济越是下行,越要积极进取,更加突出加快发展,特别是要力争实现规模上的领先,为今后市场竞争赢得更多主动。魏宏省长和市委彭宇行书记、刘超市长等领导分别在不同会议上都提出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所以,笔者认为,欲求其上,目标必求上上,欲求其中,目标必求其上,我们把“存款要猛”作为业务发展第一条。我们将牢固树立“立小抓大”理念。“立小”上,通过手机银行、卡贷通占领农村市场,充分发挥农信社与三农、小微、社区居民和外出打工者“人缘上相亲,情感上相通,地缘上相近,业缘上相融”的天然优势,有效利用产品、渠道、服务、风控给予的360度无缝支撑保障。“抓大”上,加大对公存款、集团客户、系统客户的营销力度,不断优化存款结构,增强支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力,力争全年目标“保一争七”(存款净增100亿元,余额突破700亿元)。

三是加大投放、把控风险,积极支持科技城建设和美丽新村建设。笔者认为,越是经济下行,作为农信社越是要把好市委、市政府改革发展的脉搏,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产品“绵阳造”的优势,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基调下,重点做好风险防控,在“稳放”和“精准支持”上做文章。我们始终树立普惠金融的理念,大力推广“才升道”、“科惠贷”、“卡贷通”等信贷产品,围绕绵阳市委提出的精准扶贫攻坚行动部署,以“扶微助小、惠农新村、融城旺社”三大工程为抓手,在把握好贷款总量、节奏和投向三大要素的基础上,实现贷款稳步增长。
注重产品创新。要深化“惠农兴村”工程,创新推广“经营主体+农户”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和“N+农信”商圈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农村产权抵押其他类型(质)抵方式,积极打造互联网金融,主动拥抱“互联网+”。

坚持“融城旺社”。农信社要坚持“农民银行、居民银行、社区银行、零售银行”的城区市场定位,“聚焦三城”,强化城区、城镇、城郊市场拓展,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经营,打造城区主流零售银行,在支持“三农”的基础上,加大对“城区、城郊、城镇”的支持力度。以“一圈两链(商圈、供应链、产业链)、一区两会(工业园区、商会、协会)、一优两新(优质中小企业,战略型新型产业和新型科技产业)”为切入点,主动开展批量营销,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客户群体的融资和金融服务需求。

做好精准扶贫。结合我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等契机,大力支持我市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商贸流通、农村产业化龙头项目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大力支持幸福美丽绵阳建设,努力确保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强项目对接。为确保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落地,我们将围绕我市推动创新驱动、军民融合、改革开放、城乡统筹,和两个“一号工程”的实施,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重点是加强融资对接。计划每年授信320亿元,累计投放贷款300 亿元,针对融资需求4亿元规上重点工业企业和中小微工业企业融资缺口近25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缺口近80亿元的现状,加强与市发改委、经信委的对接,进一步健全协调沟通机制,挖掘客户有效资金需求,精准筛选项目,搞好跟踪落实,召开银企对接会,做好贷款授信投放落地。

四是夯实基础,深化改革,积极向农商银行步伐迈进。当前,我们正抓住市委六届九次全会重大部署的契机,加快推进农信社发展,努力夯实基础,积极化解不良贷款,努力达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入门指标,如期启动整合城区资源组建市级农商银行和以各县级法人机构为单位的县市农商银行。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信社改革,涪城、游仙已通过政府置换债券帮助化解不良贷款3.4亿元,其他县市也积极帮助化解不良贷款。我们将一鼓作气,奋发有为,建立现代银行运行机制,打造一流的零售银行。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激活内生动力,将在未来两年存款突破1000亿元、贷款达到500亿元,进一步增强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重塑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绵阳经济版图”,让绵阳这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屹立于西部大地,作出绵阳农信社应有的贡献。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