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陈和平
1937年9月,国民政府批准川军出川抗战。时任第22集团军45军746团上校团长谭尚修,率部到成都少城公园,参加抗日誓师大会。成都父老乡亲代表亲切勉励川军将士奋勇杀敌,保卫华夏山河。官兵们言词激昂,流涕发誓:“效法佟麟阁赵登禹,以身许国,誓死杀敌!”宣誓后,谭尚修率领全团出剑门、渡黄河,杀奔山西前线。当年11月在平遥县,谭尚修遇见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他立即请朱德到川军中讲授抗日游击战术,还邀请以丁玲为首的“西北女子战地服务团”来团作客和表演,激励士气。
谭尚修所在的第22集团军45军,其实是四川地方杂牌军整编的,武器大多为“川造”,有的步枪没有来复线,没有刺刀。官兵们赤脚穿草鞋,被称为“草鞋兵”。尽管装备很差,但是士气高昂。谭尚修组织拆卸钢轨,赶制出一千多口大刀。他作为总教练,亲自传授大刀刀法。他又组织300多人的“敢死队”作为突击力量。全团摩拳擦掌,决心打出四川军人的威风,为国效力。
1937年12月,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不战而逃,仅5天时间就将山东让给日军,造成华东战场正面受敌。日军派出板垣、矶谷两个师团和小米内旅团共6万人三路进攻徐州,第5战区长官李宗仁组织徐州会战,将川军第22集团军从山西急调鲁南界河、亘大山一线设防,阻击矶谷廉介率领的106师团。
1938年2月9日起,日军向左侧川军127师阵地猛攻,受到川军迎头痛击。2月12日早上,一千多日军又以坦克和骑兵为先锋,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125师谭尚修团的防区猛烈进攻。激战半日,谭团伤亡400余人,一股日军已经突破了前沿阵地,情况危急。谭尚修命令一营营长沈备武(四川乐山人),率领300多人的“敢死队”,从侧翼猛扑敌群。由于肉搏战,敌人的飞机坦克大炮无法发挥优势,誓死杀敌的川军勇士杀得鬼子血肉横飞。战至黄昏,敌人丢下7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川军缴获三八式轻重机枪4挺,步枪30余支,掷弹筒2座。著名记者范长江在《大公报》发表“两下店第一功”,全面记述了川军谭团在老百姓支持下,与日寇血战并取得胜利的事迹,全国传为美谈。
几天后,谭尚修率领全团主动攻击两下店,夜袭郭山镇,给敌军以重大杀伤。随后又率团参加了薛城保卫战。日寇矶谷廉介率领的106师团,是三路南下日军的主攻方向,始终突破不了川军防线,被迅速赶来的国民党第二集团军和汤恩伯第20军团包围。台儿庄血战共消灭日军三个主力师团5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重大的战役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而谭尚修因为作战勇敢,战功突出,由第五战区长官部报请全国军事委员会批准,授予“干城勋章”一枚。1939年,谭尚修又被国防部晋升为陆军少将指挥官,兼任第45军374团团长。
1939年9月谭尚修在重庆培训结束后,乘船返回湖北宜城前线。随行的有中尉副官陈世琪、勤务兵张英等10人。到湖北当阳时,突然遇到国民党军散兵看押和搜查,谭尚修因为争辩几句,差点还被枪毙。为了保护携带的巨额军饷和军用文件,谭尚修奋力击倒看押自己的溃兵,只身逃脱,到第22集团军求救。集团军孙震总司令异常愤怒,立即把状告到中央军政部长何应钦那儿,何应钦也被激怒,严令查办。查出是中央军第31集团军汤恩伯部一伙溃兵所为。10天后,第5战区长官部在南彰五安堰召开处理大会,参与这次抢劫的一个国军营长和两个连长被公开枪决。而谭尚修部驻防在湖北省随县、应山一带。
1940年春,日寇半岛混成旅团向防线再次发起进攻,22集团军所属45军和41军奋起抵抗,打响了第3次随县,枣阳保卫战。谭尚修率部在安居阻击敌人后,奉命向枣阳撤退。途中老百姓来报告:每天早上都有日军车队,沿着襄花公路向北运送物资。谭尚修心想,日军气焰正盛,麻痹大意,何不乘此机会杀他个“回马枪”,夺取敌人物资补充装备。请示军长陈书龙后,决定打一场伏击战。他率部埋伏在襄花公路北段的尚市店。两天后凌晨7时,日军运输中队果然大摇大摆顺公路前来。他指挥部队首先炸毁敌车队前后车辆,断其逃路,然后集中火力打击押车之敌。血战到下午3时,日军大佐,运输中队长固原德宏等200余名日军全部被歼灭,缴获敌军车40余辆以及大量军用物资。由于没有人会开车,汽车被用燃烧弹焚毁,固原德宏的首级连同指挥刀,被送到战区司令部报功。谭尚修只留下手枪作纪念。战斗刚结束,日军的十几架飞机赶来轰炸扫射,报复中国军队。但是谭尚修已经率部及时撤离,并未受到损失。战区指挥部非常高兴,集团军总司令孙震等,在苏联军事顾问叶尔莫夫陪同下,亲临部队表示嘉奖和慰问,孙震还代表战区,向少将团长谭尚修授予了一枚军功章。
1940年秋,襄阳失守,樊城告急。川军第45军在均川、安居一带,与侵占随县和应山县的日军苦战数月。由于人员损失巨大,粮弹补充困难,逐渐陷入困境,只得撤退。谭团奉令向河南信阳一带撤退。途中,突然与日军一支骑兵部队相遇。狭路相逢勇者胜,谭尚修立即命令所部投入战斗,用步枪打马上的敌人,用大刀砍马腿,与敌人肉搏战。一番血战后,兵力和装备处于劣势的川军无法前往信阳,只得且战且退,退至吕堰固守待命。
占领随县的日军半岛混成旅团,借着飞机坦克的火力优势,准备向老对手谭尚修团固守的吕堰进攻。敌人发起进攻之前,川军第45军谍报队在侦查中获悉,日军半岛旅团的辎重军需物资,都存放在马坪场据点。第45军命令谭团“相机袭击”,打掉敌人的据点。袭击马坪场,相当于虎穴掏心。马坪场不但处于敌人纵深,有精锐兵力防守,而且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谭尚修亲自带人,秘密潜入马坪场实地侦察后,他作出部署:一营营长蒋子轩带队,作为突击爆破营,主攻据点油库和弹药库,每人配备大刀一把,手榴弹8颗。二营营长陈文州率部,抢占公路两侧高地,在机枪连配合下,阻击日军增援部队。三营营长刘练堂率部,在团机炮连配合下,担任掩护任务,保证主攻营安全撤离,在主攻受挫时,接替一营。全团官兵群情振奋,磨刀霍霍,准备当夜痛宰日寇。
入夜之后,一营尖刀连连长鲁炳林,带领30名“敢死队员”,利用复杂的地形和茂密的树林作掩护,悄悄摸到马坪场据点外围,不声不响地爬到哨所前,杀死4名放哨的日兵,搬开铁丝网和鹿砦,带领突击部队逼近了据点。突然,一名战士在剪断铁丝网时,弄响了铁丝网上的响铃。据点日军马上拉响警报,开枪射击。谭尚修怕贻误战机,立即将偷袭改为强攻,发出了强攻信号弹。一营以猛虎下山之势,挥舞寒光闪闪的大刀,呐喊着冲入马坪场。敌人哪里会料到,固若金汤的据点会遭受奇袭,连忙催促应对。许多日军还来不及抵抗,就被敢死队员的大刀砍死。一时间,冲锋号激昂,喊杀声震天,突击队直扑弹荮库。日军守敌极其顽强,拒不投降。川军便用手榴弹引爆了弹药库,让20多名守兵葬身火海。另一些人强攻油库,油桶被引爆,烈火照亮夜空。配合谭团作战的川军375团,从西面向日军半岛旅团发起攻击,牵制敌人,并引爆日军的粮仓,骑兵马厩和汽油库。刹那间,敌占区到处火光冲天,爆炸声枪炮声惊天动地,马厩的战马四处乱奔。敌人弄不清情况,只得派出部队四面增援。
夜袭马坪场炸毁弹药库、油库,烧毁粮仓和马厩,敌人损失惨重,延缓了对吕堰,樊城的进攻。集团军召开庆祝会,请谭尚修上台发表演讲。第五战区长官电令嘉奖,并赠该团法币一万元以资鼓励。但是夜袭也造成了谭团的重大牺牲,特别是担任掩护任务的三营,在当夜就遭到增援马坪场数百日军骑兵的连续攻击,天亮以后,又遭到8架日机的轮番轰炸,死伤惨重,全营只剩下二连连长熊顺义等8人生还,其余皆战死或伤重被俘。
1941年7月,大后方成都的地方报纸,突然刊登出一则川军第45军英勇善战的谭尚修团长“阵亡”的消息。但是8天后又登出消息:“谭少将只是受伤,今已生还”,川人惊喜异常。原来这年7月,在湖北乌金店战役中,谭团陷入日军重围,血战7昼夜,与外界失去联系。第45军司令部得不到消息,以为谭团已经“殉国”。而谭尚修实际是大腿受伤,无法行走。为了不当俘虏,不连累部下,他准备拔枪自杀。幸被一位马排长发现,夺下了他的手枪,又召集30多位士兵,拼命突围,将重伤的谭尚修抬回来,送进战地医院。
他动了手术,保住一条命。但是还没有出院,日军就以第13师团为主力,猛攻大洪山阵地。谭尚修顾不得养伤,率领374团,固守大洪山前沿阵地薛家桥。日军两天内向薛家桥发起10余次攻击,374团伤亡惨重。第一机枪连连长左如清阵亡,中尉排长吴海全代理指挥。第三天下午,吴海全又英勇牺牲。谭尚修让军需官谭寿山带着文件档案先行撤退,他亲自到前沿,以团长身份指挥机枪连战斗。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冲锋,谭尚修挥着那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手枪,站起来大喊:“打啊,打死这些龟儿子”,川军的机关枪喷射出复仇的火焰。突然,一颗流弹洞穿了谭尚修的腹部,肠子从伤口流了出来。他抓起肠子塞回肚里。但是伤口大,肠子又往外流。他把身上的军用地图掏出来,卷成纸卷,塞回肠子,堵住伤口,扎紧皮带,挺身站起来,朝战士们大喊:“狠狠的打,给我拼了!”
勤务兵张英亲眼看见谭尚修团长的惊天壮举,跑到各连阵地大喊:“谭团长重伤不下火线,肠子打出来又塞进去,誓死如归,感天动地。兄弟们,向团长学习,别给川军丢脸呀!”全团军心大振,跳出战壕,发起冲锋。素以顽强著称的日军,哪里见过川军如此勇猛,纷纷败退。川军追敌10余里方才收兵。大洪山保卫战,谭团毙敌百余,缴获丰厚,部分战利品还运回成都,在成都少城公园隆重展出,极大地振奋了四川军民的斗志。
这次战役后,谭尚修被送往襄阳西门外一家美国人办的同治医院救治。洋医说,幸亏他是空腹中弹,肠管干瘪,没被打断,所以捡了一条命。而谭尚修率部死守大洪山,血战三昼夜,水米未进。饥肠受伤而没有阵亡,实属因祸得福。
谭尚修在同治医院脱险后,又转入老河口第5战区战地医院继续治疗30天。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到医院看望,称赞他是:“川军猛将,川人骄傲。”当年秋天伤病复发,伤口感染,在第22集团军的催促下,他被45军强令调回成都休养。几个月后,改任国民政府川康供应局少将部员、基干团少将团长。主要工作是训练新兵,补充到抗日第一线。
谭尚修所部能够英勇善战,常打胜仗,这与他身先士卒,从严治军是分不开的。他和士兵一样穿草鞋行军打仗,每餐亲自掌勺,为士兵分饭,从不克扣军饷,部属受伤或者阵亡,他亲临探视,掏出津贴慰问家属。部队先后转战山东、山西、河南、湖北等省,他严格执行军纪,严禁掠民扰民,违令者严惩不怠。1940年夏天部队驻扎在均川。排长寇中富恃功扰民,破坏军纪。部属都为寇排长求情,说他作战勇敢,又是绵阳青义的老乡,希望“放一马”。寇中富也愿意与日寇战死,求团长恩准。但谭尚修不为所动,仍下令枪毙寇中富。
抗战胜利后,谭尚修担任成都卫戍营区少将团长,积极参与司管区司令周从化的地下革命活动,与共产党地下组织建立了联系。周从化是地下党员,著名的“成都十二桥烈士”之一。谭尚修反对内战,拥护共产党的和平建国方针。他还受周从化的委托,将地下党员和川大进步学生任贵禄、邓百年、彭光跃等人,安置在他的团部秘密保护。1949年他率部起义,编入人民解放军序列。
四川解放后,谭尚修在西南军区后勤部工作,1951年被评为西南军区后勤部的劳动模范。在“三反”运动中,他因表现积极又被领导派任为“打虎队长”。1953年政府安排他到水利厅任领导职务。他以“伤病缠身,年事已高”一再告老还乡。经过组织批准,这年秋他返回普明乡修养。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他把政府给他的转业费和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捐资修建了普明小学,聘请校长和教师,面向贫苦农民子弟招生,为国家培养人才。由于谭尚修在抗日战争中威名远扬,告老还乡后又义捐乡学,嬴得了故乡人民的广泛尊敬。绵阳县选举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都选上了他。他去世后的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他颁发了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勋章。
谭尚修于1895年出生在绵阳市普明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加入川军特别是出川抗战中,战功显赫,扬名天下。但是由于他的“亲共”倾向,没有得到升迁,一直是少将团长。返回家乡后,他又把毕生积蓄捐出办学,使得生活极其贫困,在大灾荒发生的1960年,居然因为病饿而逝于桑梓,终年仅65岁。他曾生育四子二女,现大女儿生活在成都,大儿子早逝,次子谭永安便成为长子,是中共党员,校长,目前已经退休。二儿子谭永宜也是党员,曾经担任普明乡一个村的支部书记,后来和谭尚修的小儿子谭永定,在改革开放之处自己创业,组建了绵阳市明星企业普明建筑工程公司,一直打拼到现在。值得一提的是,抗战英雄谭尚修这三个儿子都非常优秀,均先后当过市区的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