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和平
绵阳市企业文化协会会长,绵阳市银河企业总公司总经理杨国清,已经过了七十大寿。按照圣人孔子在《论语》中曾经讲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之说法,他应该是随心所欲颐养天年了。但是每次见到他时,他仍然忙碌着。不是检查商场,就是考察计划开发的市场,或者熟练地使用电脑打字,好像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还在进行新的创业。对这位社会知名的成功人士而言,似乎永远没有“退休”一说,只有不知疲倦的开拓奋进。
杨国清的儿时理想就是当一个作家。他热爱文学,习好作文,从大量中外名著中吸取营养,有着较好的文字功底和生活观察力。但是由于历史的阴差阳错,他在“文革”中从一个技术能手变为“反革命”,受到批判,坐进了天牢。这些人生的磨难成为他自强不息的原动力,由于他的成长和技术的创新,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不是党员而当上了安县建工机械总厂厂长,当时争议很多,质问不少,怎么一个不是党员的人而被任命为厂长呢?当时的县委领导已认识到,让他当厂长能够挽救该厂的命运。他在当厂长的三年中,改革创新,生产新的科技的产品,得到省上的科技成果奖。
由于当时他洁身清廉,虽然当厂长但不能养活家人。万分无奈的他,较早投入商海,在改革开放初期如鱼得水,掘得了第一桶金。但是他没有忘记儿时的文学梦,在几十年激烈的商战中,不遗余力的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广交文化艺术界的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邀请作家到自己公司深入生活,采访写作。他还举办了首届“银河文学创作促进奖”活动,扶持和鼓励绵阳全市20多名生活困难的文学作者。为此,绵阳市文联和作协特别向他赠送了“繁荣文艺特别奖”的锦旗。
1991年开始,他就在经营文化产业时,和绵阳市文化局,绵阳市群艺馆等,连续几年举办“涪城之夏”舞蹈大赛,推动群众性文娱活动,并率先发起群众性的坝坝舞,交谊舞,健身操等。他还与绵阳市作协联合举办两届“银河杯迎春诗会”。1997年1月8日,由他的银河企业总公司牵头发起,联合二十多家企业单位,成立了绵阳市企业文化协会,其宗旨就是以协会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以文化创意包装推广会员单位的产品与服务,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名优品牌,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协会成立后,立即在涪城电视台举办了企业文化专题节目“企业与文化”,栏目连续一年,播出30余集专题片,宣传绵阳企业的好人好事,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协会还召开妇女创业论坛,以口岸优势创办商场研讨会,北街欧亚商城开发座谈会等主题会议,促进了绵阳商界的文化战略发展。
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和有品位的文人,杨国清独具慧眼,看中了东方红大桥头的地理优势。当其他人还在到处找地盘经商时,他却在传统文化中探寻,查阅历史文献,走访民俗专家,坐茶馆与老人交流,获知东方红桥头一带,自古以来就是水陆码头,商贾云集,人气旺盛。于是他决定把第二运输公司修理厂租下,打造为绵阳首家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听说他要花几十万承包一个烂棚子,连二运司的领导都吓呆了,亲戚朋友也为他捏了一把汗。不到两年,银河商城大获成功,商家和顾客蜂拥而至,二运司获得资金继续经营,古码头焕发青春。接着,他先后发起或者协助有关单位,连续开发了金桥服装商城,开元场子云家具市场,拱桥灯具电器商场,江油富康商城等六家批发市场。他还开办了绵阳首家与“农家乐”相似的东方乡村俱乐部,克来德快餐店,双流银河酒楼等实体,成为一个集团企业。他在经商中的文化因素和对文化艺术的支持,获得广泛好评。克非,吴因易都称赞他为“儒商”。
与此同时,他把眼光投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关注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扶危救困,解人急难,伸张正义,热心慈善,做了许多的好事和义举。其中引起社会轰动,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并且被当时的绵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表扬的有两件事。
一是,1997年10月23日,涪城区塘汛镇中心小学政教主任胡安国护送学生过马路时,射洪县某建筑公司驾驶员赵某开着面包车,强行从学生队伍中通过,胡安国为了保护三名学生,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留下几万元的购房债务和不到两岁的儿子。杨国清被胡安国的英雄行为所感动,立即前往塘汛看望遗孀和幼子,接纳其幼子为公司名誉职工,每月发给生活补助,还一次性花几万元给其办理了终身医疗教育保险,解决了去世救人英雄的后顾之忧,并在全公司发起“学习胡安国,捐助胡森尧(胡安国遗子)”的活动。此事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胡安国被授予烈士称号,市人大,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部门和单位纷纷前往慰问胡安国亲属,妥善处理后事。而肇事司机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
第二件事更加传奇。1997年底,一天早上,人民公园门前厕所里发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巡警二大队教导员陈东,发现女婴被子里有一封信,说女婴刚满月,由于家庭困难无法护养,希望有好心人能够收养,如果为其治好病,可以在绵阳日报上刊登广告,届时亲生父母便来认领。巡警们委托杨国清的夫人刘海清暂时喂养。晚上给女婴洗澡时,他们才发现这个女婴没有屁眼,只能吃,不能拉,小肚子涨得像鼓,不停哭闹。四川人骂架时最损人的话是:“两口子缺德事做多了,生的娃儿没屁眼。”平时也就只听见说,没想到真有无屁眼的娃儿。他们马上把女婴送回去。陈东给他们看了字条,劝他们先养着,待民政部门有办法后再说。两口子既然答应代管女婴,就要首先治病。常言说:屎尿不留情,不拉涨死人。他们连夜连晚到市人民医院请主治医生谢青看病。谢医生说:“这不是父母缺德事做多了造成的。这是先天性肛门闭锁症,在临床中极为罕见,发病原因也不清楚。可以做肛门成型术,但是难度很大,费用也很高。”这个手术就是在应该长肛门的地方打个洞,从肚子里拖一段直肠出来,与洞缝合,形成人工肛门,并在术后护理中不停扩肛,增加扩约肌功能,真的非常麻烦操心。他们交了几万元手术费,又在后期护理中,付出了极大心血。几个月里,累得两人身心疲惫,体重大减,两眼通红,而女婴却健康成长到20多斤。
一年后,孩子越来越乖巧,全家人都非常喜欢,视为亲生。杨国清却决定把这个可爱的养女送还她的亲生父母。他在绵阳日报登广告,还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发启事,希望亲生父母来领回血肉之亲,并声明不要任何费用,永远保守秘密。但是两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亲生父母出现,而前来冒领和看稀奇的络绎不绝。为了给孩子一个正常的成长空间,继续留在他们家已经不可能了,在民政部门和巡警安排下,他们恋恋不舍地交出了孩子。这件事在三十多家媒体报道,四川日报,绵阳日报都以头版的显著位置刊登此事。知音,家庭,妇女,蜀报等大报大刊报道后,引起巨大影响。仅仅是给他们写信的就有二百多人,大部分是看了文章才知道没有屁眼是病,才去治疗,治好后,挽救了他们子女的生命,挽救了一个个家庭。有一对近四十才得子的夫妇,称杨总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做了天大的好事。
虽然杨总经营的市场和项目在变,但是他这种服务社会乐善好施的爱心,一点没变。
位于绵阳市剑南西路金柱园旁边的川西北灯具市场,是经由绵阳市人民政府最早批准建立的灯具灯饰专业市场。十年前,这里是力天电脑城。更早之前,这里是蔬菜公司和一个汽车运输公司的地盘。绵阳市公共汽车公司兼并之后,招租开办了电脑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但每年的承包费难以完成,公汽司还要赔钱。他意识到,这里地处城市中心商业圈,面对园艺山上即将到来的房地产开发潮,应该有一个大型灯饰专业市场,这既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加快发展自身企业,还能为公汽公司分忧,扩展剑南批发市场的经营范围。
开办川西北灯具市场之初,他就教育管理人员:“琳琅满目的商品,璀璨辉煌的灯具,哪个市场都能够提供。要吸引顾客,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环境,热情的氛围,商品的质量以及有保障的售后服务。而这一切,决定的因素是人员的素质,企业的文化。”因此十年来,灯具市场坚持对员工和商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开展“我守法,我诚信,我文明”专题活动,组织市场管理人员和全体商家在“明白墙”上签名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在商家之间开展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大力提升文明商家的社会美誉度。去年至今,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积极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杨国清总经理亲自上台进行宣讲,职工和商家举行演讲比赛,悬挂标语,编印简报,请公汽公司和工商部门的领导到市场具体指导。这些政治活动和思想教育,提高了人员素质,为创造文明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谁都知道,不管什么市场,总有一段时间生意火爆,另一段时间是生意的淡季。就是在每天,也有时忙,有时闲。“一闲出百丑”。个别商家在没有顾客时,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还有的商家赌瘾越来越大,甚至参加地方上的赌博。有一个来自浙江的老板,在市场经营多年,发了财,自认为很有钱,迷恋上赌博,不但输光了全部家产,连店里的电器都拿去抵了赌债。抵不够,“放水公司”要抓他,他只好跑路。杨总知道后,把铺面转给原店一个打工者经营。在他热心帮助支持下,这个打工者迅速成长为实实在在的老板。他又抓住这个典型事例,在市场进行守法教育,要求大家吸取教训,禁止赌博,文明经商。
由于在经营市场中,他一直非常重视人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因此绝大多数商家,在进入他的公司经营管理的市场后,都能够依法经营,诚信做人,把自己的梦想与市场的兴衰成败,联系在一起,自觉为文明市场的建设增光添彩。比如,一个从原临园宾馆下岗的中年人找到杨总,指望杨总帮自己重新创业,否则全家人的生计就完了。杨总给其提供门面和贷款,指引进货渠道,又在一些费用上提供优惠,还积极帮助其打开销路。经过几年努力,下岗工人发了,买了房子买了车子,子女也养大成人,连亲戚朋友都在他带动下开店经商。说起这些,他一个劲地感谢杨总和川西北灯具市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担当。
用企业文化经营企业,用市场规律开发市场。这是杨国清这个具有文化传统的现代商人,一直坚持的理念,也是他二十多年来,建设和经营7家商城市场,建一个成一个,从来没有一次失败的绝招。就说现在的川西北灯具市场吧。开业之初,杨总带着银河企业总公司的招商人员,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历经千辛万苦,才招来20余户商家。但是很快,绵阳市又出现了六家大型灯具市场或者灯饰城,形成了群雄并举的竞争局面,造成招来的一些商家怨声载道。为了稳定和发展,市场管理者一方面向公汽公司反映,在入场初期给以租金优惠,另一方面则大力加强内部管理,运用现代企业的思维理念,通过管理来规范经营,凝聚人气,谋求发展。同时采用广告,宣传,购物节,有奖返点等企业文化手段扩大影响。
与此同时,企业文化软硬兼施。他主持制定了严格的市场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市场作息制度,夜班守夜制度,车辆停放规定以及亮证经营,产品“三包”等周密的管控措施。建立突发事件和消防预案,完善消防通道,配齐消防设施,每年进行消防演习。为了保证顾客和经营人员安全,他们还禁止商家带小孩进入市场,禁止市场内嬉戏打闹,乱跑乱窜,维护良好的经营秩序。尽管个别商家一开始有些不理解,认为管理得太严了,生意又不是太好,自己的小孩上班顺便就带了。不准带小孩进市场,还要专门请人带。但是,正是这种严格细致的管理,才保证了市场开业十年来,完全杜绝了任何消防事故和人生伤亡事故,保证了商家和广大顾客,能够在一个安全舒适,管理有序的环境下完成交易。
在所有的管理制度中,最引起商家反感和抵制的是“关于禁止在市场内使用生活用电电器的通知”。一些商家说,我们经营的就是灯具电器,到处都是电线开关,用自己的电器烧水煮饭,一举两得,还省了生活开支,凭什么禁止?太不近人情了。他组织管理人员用消防案例给大家解释,电器和线路容易老化短路,生活烧水煮饭,更容易溢水漏电,顾客如果带了小孩,一不注意发生触电,后果非常严重。而且在市场内煮饭炒菜,也影响形象。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管理,正是维护了大家的根本利益。工作做到家后,措施得到了执行。
这些年来,绵阳市连续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经常有上级来检查和复查。一般的单位或者市场,都怕上级来检查,怕过不了关。但是,杨总领导下的川西北灯具市场,却积极投入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把这种创建检查,作为创建文明市场的动力。去年和今年,他们都主动申请城市管理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和公汽公司的领导,以及社区群众和新闻媒体,前来检查指导,请求帮助找问题,查隐患,促整改。这种自我从严的态度,受到有关部门好评。
经商,卖的是商品,表现的是良心。杨总几十年中,把诚信作为市场建设的核心,教育商家不得经营假冒伪劣,不得坑蒙拐骗,如果与顾客有纠纷,市场及时调解。凡是因为违法经营被顾客投诉,一经查实后,立即中止合同,赶出市场。商家必需对所售出的产品实行“三包”,以优质的售后服务拉来“回头客”。因此,川西北灯具商城赢得了市场占有率。
有一个三台县的顾客,在该市场买了几百元钱的灯具,商家不但开着车前去三台给他家中安装好灯具,而且几天后因为更换一个配件,这个商家又开车跑了一趟,免费为他维修。顾客看见商家辛辛苦苦跑了两趟,连水都没有喝一口,感动地说:“你们又是上门安装,又是免费维修,挣几个钱,都用在路上了。实在感谢你们啊。”这个商家说:“只要你们顾客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激励。以后有什么问题,我们还要跑快点。”绵阳城区南河坝一位姓陈的顾客,为了装修新房,来川西北灯具市场买了二千多元的灯具,商家不但送货上门,免费安装,还每隔几天,电话询问灯具使用情况。同一小区的其他13家正在装修房子的住户,获得消息后,都请老陈带他们到川西北灯具市场来挑选了灯具灯饰。
正是这种守法经营,诚信经商,使川西北灯具市场在市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前来选购产品的顾客越来越多,成为了川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美誉度最高的专业市场。在这儿经营的商家,都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有的是在本市开起了连锁店,有的是带动了亲戚朋友进入这个行业,还有的成为大厂家的指定经销商,生意都是越做越大。正如银河企业总公司老板杨国清先生说的:“既然我们是绵阳市政府批准的首家灯具专业市场,我们就要把市场管理好,经营好,让市场成为这个文明城市的一个文明窗口。”
川西北灯具市场是在绵阳市公共汽车公司的出租场地上做生意,十年创业史,特别应该大书一笔的是绵阳市公汽公司对市场的支持和帮助。十年来,公司的领导换了几届,唯一不变的是各届领导对灯具市场的关心。
在市场规划装修之时,公汽公司就把灯具市场列入剑南市场的一部分整体规划设计。在市场招商困难刚刚起步之时,公汽公司又决定实行房租优惠政策。为了规范管理,在寸土寸金的市场内,专门划出市场领导,管理和财务人员的办公用房,并且装修好后移交市场。为了扩大川西北灯具市场的影响,公司又专门把这个公交站名更改为“川西北灯具市场站”。为了加强市场的企业文化建设,公司还派出副总经理担任政治指导员,企业文化协会副会长。在多次的文明城市创建检查中,公汽公司把市场纳入全公司范围,统一标准,严格要求,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到人,帮助创造良好的经商环境。
2008年5•12大地震以后,一些外地商家人心思散,一些本地商家损失惨重,无心经营。又是公汽公司领导出面,在积极组织抗震救灾的同时,迅速恢复和发展了灯具市场,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如今,川西北灯具市场已经成为了绵阳市专业市场中的一张耀眼的名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绵阳市公共汽车公司的领导和广大职工,为这个市场的崛起和发展,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汗水。
经过杨总和他的团队十年艰苦拼搏灯具市场,经营区域三层,商家入住率百分之百,有来自上海,杭州,厦门等全国各地以及香港,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商家和厂家三十多户,成为绵阳市开业最早,经营最规范,市民中口碑最好的灯具市场。
人生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从我认识杨国清先生到现在,转眼二十多年了。我从他领导下的总公司秘书长,到民进市委助勤,到从铁路原单位退休,也有十年了。他不但是我的好兄长,给于我在创作上以关心帮助,在市企业文化协会内,他也是领导我的好会长。我应该继续协助他把协会工作做好,积极传积极传播企业文化,服务社会大众。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杨总给我们树立了“生命不息,开拓不止”的学习榜样,他还在以年轻人的心态和干劲,朝着新的目标新的梦想努力奋斗着。我们祝愿这位德高望重的“儒商”,如同“星星点灯”一样点亮更多心灵,在今后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