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审判不是司法精英的独角戏,司法审判更要尊重“无袍法官”的话语权,更多吸纳“公众智慧”,法院案件的审理因为平民身份的人民陪审员的参与,往往会增加当事人对司法裁判的认同感。因此,近年来,高新区人民法院不断完善审判工作的陪审机制,把好陪审“三关”,防止陪审流于形式,杜绝“陪而不审,审而不议”, 已经改变群众以往对陪审员“只是陪坐不陪审”、“陪审员就是一尊不说话的活菩萨”的错误认识。近几年来,高新区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结的民事案件,陪审率均为100%,无一涉法信访、缠诉。
规范陪审选任进出机制,把好“出入关”。该院选任时,坚持代表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从不同行业分布和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员中选任陪审员,注重代表的广泛性;坚持业务技能和道德品质并重的原则,从能力较强、素质较高、品行良好、作风正派的人员中选任陪审员,主要考查被选任人员是否热爱陪审事业、是否有责任心、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参加陪审、是否具备相关知识。同时对因工作调动、职位变动、身体疾病、自身能力等原因导致不适应审判工作或不符合条件规定的陪审员采取建议劝退辞去人民陪审员的职务;对长期不参加陪审活动,或违反审判纪律造成不良后果的陪审员依照法定程序提请人大常委会免除陪审职务,从而确保人民陪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陪审员教育学习,把好“培训关”。该院将陪审员教育培训纳入法院干警总计划之中,通过陪审员观摩庭审、庭后座谈会、法官与陪审员“一对一”传帮带、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为陪审员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提升陪审员法律知识、庭审驾驭能力、司法道德礼仪,确保陪审员办案不走过场,更好地为审判工作服务,从而提升陪审员法律素养避免“陪而不审”。
细化陪审员考核指标,把好“考核关”。该院主要从政治思想、工作能力、业务绩效、作风廉政四个方面对陪审员进行量化考核。对每项指标都定了基础分,通过比照平时工作情况逐项进行加分、扣分,最后累计分数作为年终考核结果,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陪审员表彰、奖励、发放补贴的依据,并根据考核情况统计报请人大是否继续任命,从而提高陪审员参审积极性和参审质效。去年年底,该院对三名优秀称职的陪审员进行了表彰奖励,对陪审员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高新区法院的陪审制度的大力改进,受到了社会各界、当事人以及律师行业的一致好评。高新区法院将继续扩大公众对法院审执工作的参与程度,一方面使百姓走进司法,让司法走近百姓,增强百姓对司法的信任感,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加快推行阳光司法和民主司法进程;另一方面也有效缓解高新区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增长与司法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利于不断提高审判活动的透明度,保证司法廉洁,维护司法公正。(王筱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