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那抹耀眼的迷彩绿——四川梓潼县人武部发挥应急民兵作用纪实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8-22  发稿编辑:景秀丽

图2:2008年9月24日_梓潼民兵在老南桥参加抗洪抢险.jpg

 

8月16日,由四川省军区拍摄,作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民兵》(暂定名)剧组采风团莅临绵阳采访了梓潼民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先进事迹。

梓潼县充分发挥民兵应急作用,提升了民兵“双应”能力。哪里有灾情、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身着迷彩服民兵的身影。他们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把困难险阻踩在脚下,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解放军报》、《中国民兵》、《中国国防报》、《战旗报》、《西南民兵》、《国防时报》、《绵阳日报》、《绵阳市场信息报》等军内外一批有影响的报刊先后报道了梓潼民兵的事迹。

 

抗震救灾先锋队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梓潼县人武部反应迅速、决策果断、靠前指挥,第一时间快速动员组织民兵参加辖区和赴极重灾区抗震救灾行动。共出动民兵1700余人3950人次,分8批次赴北川、绵阳遂行任务,搜救幸存者38人、搭建帐篷268顶、抬运伤员450余人,协助安置受灾群众2000余人,装卸救灾物资4500余吨。组织民兵2800余人次,帮助辖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抢种抢收850余亩、清理废墟3500余立方米、修缮房屋2400余间、拆除危房280余间、修复村道180公里、加固水利设施69处。在灾后重建中,成立民兵修房突击队,帮助群众建新家。

 

救险救灾排头兵

梓潼地处潼江河畔,易发生洪涝灾害。近三年来,先后发生了2008年“9·24”、2009年“7·15”、2010年“6·24”特大洪涝灾害。特别是2010年“6·24”洪灾,造成全县城乡房屋倒塌或严重无法居住达2339户,5279间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3.5766亿元,受灾人口319802人。灾情发生后,梓潼县人武部采取边开进边动员的方法,就近动员民兵250人分三路赶赴抗洪抢险现场。转移群众1200人,同绵阳武警一道救出被洪水围困在“孤岛”上的8名采砂工人。 2009年4月27日,黎雅镇场镇发生一起泥石流滑坡,镇武装部按照县人武部命令快速集结民兵50人,同公安干警、机关干部一道抢险救灾,经过民兵两天两夜的紧急抢险,无一人员伤亡,事发地段周围数百名群众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

 

参建参治主力军

“池塘村民兵治安摩托巡逻队是全市率先成立的村级民兵治安摩托巡逻队,为绵阳如何走出乡村治安联防联动提供了有益借鉴,经验值得在全市推广……”这是绵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场会”对该村民兵治安巡逻队的评价。这支民兵治安摩托巡逻队由20名军政素质较高的民兵组成,成员全是清一色的退伍军人,他们被群众称为山村里的“110”,人民群众的“守护神”。该村地处游仙、梓潼、三台交界处,前些年,民间流传的“池塘水来浑浊浊,池塘村里盗窃多,池塘是个乱沟沟,有女莫嫁池塘村”的顺口溜是治安状况的真实写照,发案率居全县榜首。种养殖大户辛辛苦苦养出来的畜禽,种植出来的农副产品,一夜之间被偷个精光。2004年3月,群众集资3000元购买了必备的器械,成起了民兵治安巡逻队。迄今为止,村里未发生一件刑事、治安案件,该村多次被评为市、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村”、“平安村”“文明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