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花荄镇部分企业 “车间”搬进家庭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7-14  发稿编辑:景秀丽

       日前,记者在花荄镇西岩村采访时,发现很多中青年妇女都在家里缠绕电子产品的零部件。问其原因,这些妇女说,厂里订单多了,销量供不应求,厂里一时招不到熟练工,就动员她们将加工产品的材料领回家,既可以在家里加工,还可以动员家人一起加工,只要产品合格就行。
       订单多,招工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安县一些电子企业将部分加工环节从企业转移至村民家中,不得不说是一个高招。
 

       部分企业“车间”搬至村民家
       在昔日输出劳务量很大的花荄镇,从今年3月以来,辖区一些企业因为产品供不应求,开始为熟练工跟不上而发愁。为应对这一普遍难题,安县人事劳动保障局、花荄镇镇党委、政府和部分企业可谓绞尽脑汁。
       今年春节后,多家企业前往各乡镇和周边县市招工,花荄镇则动员村组干部参与组织村民就地务工。近几年里,花荄镇辖区企业一些熟练工因年龄大等原因陆续离厂,他们如今多数闲在家里,想工作但又无法按八小时进企业上班。针对这一情况,一些企业为挖掘用工潜力,便将部分技术性不是很高、熟手指点后就能加工的电子零部件,由职工将原材料领回家,由家庭成员抽用闲暇时间参与零部件加工。
       “这种线圈,在厂里我一天最多能加工50个,拿回家,早晚家人都参与加工,可以达到100多个。”西岩村村民杨建蓉说,在他们村,有很多前几年离开企业回家照顾子女读书的妇女,这两年想重新进厂,又不愿再受约束,就委托工友把材料领回来,自己在家里加工,既照顾了子女,又挣了钱。
 

       规范用工才是根本出路
       今年企业为何招工难?除了全国性用工紧张的大背景外,企业存在不规范用工,企业没有凝聚力,工资没有随物价上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工资待遇低是留不住企业员工的重要原因。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少数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用工很不规范,安全措施差,一个不上百人的加工企业,几个月时间,就发生数起工伤事故;部分企业用工随意,缺乏激励机制,只用工不培养。在一些企业,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恰恰是务工者对企业不信任,没有主人意识,随意跳槽的重要原因。
       安县工业园一些外来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要解决企业用工难,保证员工的稳定性,关键还是要从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做起。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