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城管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为标准,在实施城区风貌打造和“除陋习、树新风”集中治理“三乱”等专项行动中,重拳出击,集中治理,城区环境明显改善,市容市貌进一步提升,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绵阳排名西部第一全国第九,打下坚实基础,党得民心,民得实惠。
风貌打造,党得民心民得实惠
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风貌改造要求,绵阳城管本着“投资少、见效快、促民生”的原则,以临园干道、九洲大道为示范段,实施建筑风貌打造。目前,已实施改造69幢,完工52幢;拆除乱搭乱建30余处、4000余平方米;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通过风貌打造,绵阳市主要干道临街建筑涣然一新,整体风貌有效提升,城区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
绵阳市城管委副主任、市城管办主任申泽说,风貌打造,要内外兼修,从上到下,打造城市看点。为确保打造风格的整体性效果,市城管办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办法,由一家设计单位对两个示范段进行总体设计。也就是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确保品质,确保设计理念和意图得到充分体现,确保施工不走样,绵阳城管还要求设计单位必须参与现场施工指导,规范施工流程,确保施工单位采用统一的标准施工。
绵阳采取居民小区、社区改造资金由政府全额承担,酒店、宾馆、银行等单位改造由业主自行按要求组织实施,政府按照工程难易程度给予一定资金补助的办法,解决了打造资金不足的问题。无论双碑铁路桥节点的改造还是临园干道居民小区路遇的风貌提升,都采取市区联动的方式,以确保改造提升公的得到推进。
在完成示范段打造的基础上,绵阳城管还会同市规划局完成了东方红大桥至芙蓉汉城段风貌打造设计。同时,绵阳城管已经着手市商业中心区和长虹大道风貌打造的规划设计,确保我市城区风貌打造工作有序推进。
“参与风貌打造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家福来商务宾馆的张成华如是说,而在风貌打造中尝到甜头,改造完成后的子云大酒店更是得到众多新老客户的称赞,该酒店的相关负责人马康便十分诚恳地说,应将风貌打造工作推向全城。
狠抓落实,专项活动成绩斐然
通过“除陋习、树新风”专项活动的开展,绵阳城区主要街道、商业中心等人流集中区域卫生责任得到层层落实,监督、处罚力度不断加大,环卫部门清扫、维护范围和密度进一步扩大。通过对临园干道、涪城路、警钟街、北街步行街等重点区域的多次检查发现,乱吐乱扔现象明显减少,路面垃圾随现随清,城市家具、广告牌、街名牌等城市部件整洁干净,环境卫生质量显著提高。
活动开展以来,共清理野垃圾800余吨,清除“牛皮癣”3000余处,处罚教育乱倾乱倒垃圾行为460余起,制止纠正市民乱穿马路、破坏公共景观水池、乱丢垃圾和乱吐口痰等不文明行为 137200余起,清理乱堆乱放2177起,纠正跨门经营15139家,纠正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 32106处,清理乱悬挂、乱张贴广告34219张,规范夜间烧烤占道经营490余家,依法暂扣乱停放自行车、电动摩托车、三轮车2100余辆,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34人,治理犬只敞放敞养8120 起。
绵阳城管办在12319服务热线设置了“三乱”治理受理席,24小时全天候开通,接受社会各界的投诉和建议,确保了“三乱”治理中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畅通,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调整工作班次,增加工作人员,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310个视屏监控点和24名数字城管监督员,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各类案件按时高效办结。今年以来12319热线暨数字城管中心共接到市民来访件29628件,已经办结29374件。监督员上报件18731件,已经办结16674件。
重新修编并报请市政府批准的《绵阳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2010-2014)》的出台,加快了大型户外广告整治力度。报请市政府出台了《绵阳市城区招牌店招设置管理办法》,改造提升15条街道店招牌匾2500多块;投入100余万元,购置了清除小广告专业设备。
绵阳城管还会同交警部门,共规范机动车停车场(点)376处、非机动车停放点3100处;开展宣传教育25265人次,纠正查处违规停放车辆11500车(次);新增设置2000余个非机动车停放点,乱停乱放行为明显减少。
改进措施,各项工作重点突出
“三乱”整治,主动作为是关键。绵阳城管全面推行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模式,环卫工人全部实行双班作业,整改责任落实到人。实行清扫保洁与冲街洒水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城区部分单班道路清扫保洁调整为双班,环卫洒水车作业频次由原来每天2次增加为4次。加强垃圾收集清运,由原来定时收运调整为随时清运。集中开展对夜间乱倾乱倒垃圾进行整治,对城区定时垃圾收集点进行垃圾整治和守点,加大了对乱倾乱倒垃圾行为的教育和处罚力度。
与此同时,绵阳城管还组织文明劝导队、志愿者服务队、城管义务监督员,劝导制止“三乱”行为。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三乱”行为人进行处罚,或安排其教育执勤,值守发现、制止不文明行为。对机动车“三乱”行为人实施抄告制,并形成联动教育处理机制。
绵阳城管先后投入230万元,在城区临园干道、长虹干道以及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科创园区等人流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增设大型LED信息显示屏8块、小型LED显示屏40块,实时显示“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的宣传标语以及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办法。同时,在川桥、汉龙桥、富临桥、天津桥、公交站台、分众传媒、落地灯箱等设置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广告80余幅(条),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五乱”治理,长效机制是保障。为此,绵阳市投入5000多万元,在城区新建了3座日处理生活垃圾80-100吨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完善了市粪便处理中心设施,增加扫地车、多功能清洗车等专业车辆19台,使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50%;改造提升1800个垃圾收集转运点,建设密闭的垃圾收运设施;更新城区果屑箱3500个、垃圾桶200个;新建公厕5座,改造社会公厕50座。这些设施设备满足了城市环卫工作的需要。
在治理“摊点乱摆”时,采取“改农贸市场、建便民服务区、设便民服务点”安置的方法,引导小商贩入市经营;在治理“广告乱贴”过程中,为与群众生活贴近的服务性广告开辟公共广告栏、社区宣传栏;治理“车辆乱停”时,加大城区停车场清理力度,鼓励沿街单位拆除庭院围墙建设生态停车场。
在加强教育的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共取缔临时市场23个,改造提升清理农贸市场49家、摊位13200个,教育劝导游商小贩11806户,处罚违规乱摆摊点2117人次。在社区内部开办便民服务区226个,新增便民服务点1300个,引导游商小贩转入正规市场经营。
绵阳城管坚持科学发展观,运用辩证法,坚持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就是抓经济建设;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就是抓民生工作;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就是抓和谐社会构建。灾后的绵阳,城乡容貌改观、环境管理有序、城镇品味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美丽与繁荣并存,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为群众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子孙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