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2010年中国经济大势展望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1-04  发稿编辑:刘庆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揽子刺激计划,遏制了经济的快速下滑,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的矛盾和问题,有的问题还在进一步积累。


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中问题犹存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有些行业仍在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从低端到高端产能、从内需到外需产能、从传统到新兴产能均不同程度面临过剩问题。一是外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难以解决。二是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但在建和新建项目仍有加大的规模。三是部分新兴行业也显露出产能过剩迹象。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策拉动,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靠投资、投资靠政府”的特征。部分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竞争性领域,挤出了社会投资。社会投资由于受到市场信心、国外需求、融资约束、市场准入限制等影响,增长乏力,尚未出现由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的增长动力转换趋势。当前的消费增长也主要靠政策引导和鼓励,在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稳定的消费增长内生机制尚难形成。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系统性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出于融资和保障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供给而建立了各种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承贷主体统一向银行贷款,然后再将贷款转贷给企业或项目,使债务信贷化。今年新增贷款的增量大部分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投融资平台总体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较低,透明度较低,银行对平台及地方政府的整体债务水平难以准确评估,信贷资金监管难度较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着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0年国际经济环境略有好转。


    虽然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但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仍曲折缓慢,全球GDP将低速增长,全球银行系统恢复尚需时日,国际贸易保护升级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各国向市场大规模注入流动性资本已经造成2009年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价格的大幅上升,预计2010年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会有所回升。


    未来调控政策的取向


    ——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为基本政策取向。


    “稳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将“保增长”改为“稳增长”,主要是考虑到国际国内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需要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既防止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大过急,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又要防止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和政策效应减弱,经济出现第二轮下滑。


    “调结构”的迫切性进一步增强。在政府投资效应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如果不通过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结构性调整来释放居民自发性消费和民间自主性投资,将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问题,难以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切换,难以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


    “促改革”是实现结构调整的根本路径。当前的改革选择重点应以有利于扩大消费、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为突破口,通过推动资源价格和要素价格改革实现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居民消费,通过深化垄断性行业、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惠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向民生倾斜,财政支出和信贷投放要更好地满足民生需求和增加就业,使得老百姓真正得到经济回升带来的好处。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