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安县水务局2008年工作回眸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2-16  发稿编辑:刘庆

    2008年,安县水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厅、市局和县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敢于三路争先、打造三个环境、推进三个升级、加快发展新跨越”的总体要求,以“树立整体形象,提升队伍素质,争创一流业绩,构建和谐水利”为主题,局党政班子扎实开展领导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教育活动,全系统干部职工激情焕发、信心百倍,行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行业形象进一步提升,“团结干事业,一心谋发展”蔚然成风,在大灾之年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


    狠抓蓄水保水用水管理工作,基本满足了全县用水总体需要。通过引、拦、提、蓄、保等多种措施,重点抓好塘、库、堰的蓄水工作。截止春末,全县总蓄水量达4548.8万立方米,占应蓄水量的90.2%。“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县用水形势异常严峻,该局坚持抗震救灾保安全和满足大春用水保栽插两手抓,基本保证了全县用水的总体需要,全县实栽水稻面积33.3万亩,占计划面积34.5万亩的97%,从用水上为该县灾区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截止2008年底,总投资575.97万元,涉及20个乡镇、39个村、1.46万人的人口安全饮水已全面完成;11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已全面开工;小(一)型水库伍家碑整治已完成大坝钻孔进尺2000米,完成挖填土石方8000立方米,砼700立方米,石方1600立方米,完成工程总量的45%;15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已全面完成,完成土石方12.8万立方米,总投工11.62万个,完成总投资415.26万元。


    一批重点水利工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730.5万元的142口精修山平塘,已动工107口,完工43口,7892米震损渠道已动工2500米;总投资980万元,修复集中供水站29处、水管单位3处,现已完成投资790万元,涉及18个乡镇的分散式供水及灾民安置点的供水问题已得到全面解决;长1100米,总工程量13.2万方的茶坪河河道疏浚工程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茶坪、高川场镇堤防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现已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85%和40%;县财政投资83.7万元的白水湖(二大渠)取水枢纽应急工程已全面完成,二大渠基本恢复临时供水;特大防汛费安昌河堤防整治项目、粮食主产区一大渠渠道配套工程、水资源节水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渠道配套项目、白水湖水库移民后帮扶项目灌区应急工程正在按程序进行招投标或顺利开工建设;总投资1219万元的白水湖、郭家河、四清河总长8.63千米的水利血防工程项目已完成河堤硬化8000米,机耕桥7座,过水渡槽12座,分水库6座,沉螺池7处;总投资100万元,在河清镇、永河镇新建蓄水池260口,山平塘8口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项目现已动工蓄水池10口,完工山平塘3口;白水湖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水务局审查通过。
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取得实效。一年来,全县共完成精修山平塘133口,新修山平塘2口,整治渠道33处、40.2千米,新建沉井9口,维修沉井1口,整治排洪沟1000米,改造石河堰5道,新建隧洞引水工程430米。小型水利工程的整治和建设共恢复蓄水量276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3万余亩。


    防汛渡汛工作扎实有效,江河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围绕“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工作思路,做到责任早落实,措施早到位,队伍早组织,物资早准备。从5月1日起至10月10日止,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做好防汛度汛工作的总体调度和汛情、雨情、灾情的及时、准确搜集和传递。全力做好抢险物资的储备和抢险队伍的落实工作,对重点河段、水库、船只、塘堰和堰塞湖落实了专人负责,全县组建了211支防洪抢险突击队,抢险队员7800人,新购置了编织袋4.8万根,电喇叭100个,铜锣115个,应急照明灯20盏,手电筒400只,对讲机26只,雨衣98件,救生衣60件等防汛抢险物资。成功处置了“9.24”洪灾中的永安平桥、花荄先林大桥堤防险情。


    江河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灾后恢复重建的砂石管理和执法监督工作上,所有采砂点和制砂点全部进行统一规划、公开处置,实行砂石特供和砂石价格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目前,全县共有砂石开采点、制砂点29个,其中:砂石开采点13个,制砂点8个,乡镇临时集中采砂点8个。经估算,全县29个采砂点、制砂点年生产砂石量350-400万立方米,可基本满足灾后恢复重建砂石需求。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全面完成,预防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年来,狠抓《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在严格坚持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同时,对12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措施进行了综合执法检查,6家开发建设项目限期编报了水土保持方案,2家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结合新县城总体规划,进一步做好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县工作;全力做好水土保持“民生工程”,投入资金415.26万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6平方公里,占目标任务的114.29%;切实做好水土保持灾后重建治理工作。“5.12”地震损毁水保工程30.739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损失1273万元,目前已恢复坡改梯24hm2,河道疏浚50余平方米,清理水保林木12 hm2;全面启动了安县2008年农发水保项目治理工程。


    发展渔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以“国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和“一条鱼一个产业”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水产产业化经营模式,围绕“绵安产业带”建设,努力培植绵阳时新水产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四川金海水产养殖公司、安县鑫源渔业公司、安县大鲵繁殖场等市、县级水产龙头企业发展,切实搞好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塘堰养殖基地的恢复重建,大力发展水产业,收到实效。


    档案、信访、保密、计生、稳定、防邪、统战等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市精神文明办和县精神文明办联合考核,该局被评为2008年市级最佳文明单位。该局还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规范资源管理行为。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全面提升队伍素质。注重预防监督,狠抓廉政建设。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包村工作。全力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水务新局面。


    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灾后重建全面启动。“5.12”特大地震给安县水利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19.28亿元。“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该局党委、行政组织带领全体水务干部职工以“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始终顽强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拼搏奉献,经受住了最为严峻的考验,发挥了水利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中流砥柱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创造了水库无垮坝、堤防无决口、堰塞湖排险零伤亡、受灾群众供水及时有序又安全的较好成绩。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同时分别被水利部和市委、市政府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目前,安县水务局正与辽宁省水利厅援安工作组一道,加大对该县水利系统灾后重建的力度,共同铸就重建辉煌。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