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大地震灾情发生后,安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不辱使命、勇当先锋,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工作。该局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一个主题——抗震救灾;贯穿一条主线——勇当抗震救灾的先锋队;狠抓四大重点——灾情核查、灾民安置、生活救助、灾后重建;推进二个提升——服务群众、为民解困”的工作思路,全力做好了抗震救灾和以“民生工程”为主的各项民政工作,树立了特殊时期民政部门的新形象,受到了广大灾民的赞誉,为全县抗震救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快速反应 周密部署
“5·12”大地震发生后,该局按照重大灾害应急预案,迅速启动抗震救灾各项工作。10分钟后,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震后1个小时全局干部职工就迅速深入到全县20个乡镇,核查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当地乡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各项应急工作的迅速全面开展。
不顾安危 全力救灾
全力做好遇难人员遗体处理工作 为了及时处理好遇难人员遗体,安县民政局成立了遗体火化处理组,专门负责对地震死亡遗体消毒处理、转运、火化和就地深埋等工作。通过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艰辛工作,全县遇难遗体均得到了妥善处理,有效避免疫病的发生。
及时做好受灾群众转移过渡安置 灾情发生后,该局把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作为救灾工作的头等大事,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同时,为了保障受灾群众有过渡安置房居住,采取了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对受灾群众进行了过渡安置。截止8月上旬,全县安置受灾群众16383户、474171人,安置率达100%。
全力做好救灾物资争取、接受、分发和管理 灾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捐赠物资、资金纷纷从四面八方送来。为做好物资的争取和接受工作,局里安排了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救灾物资的争取工作。同时,还通过慈善协会平台,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及企业募捐工作,加大向社会各界争取捐赠的力度。截止9月17日,共接收各地社会募集、捐赠物资折价42736万元,接收捐款人民币11186.5万元(其中:县慈善协会接受捐款263.5万元,不包括县红十字协会现金接收),港币50万。
及时兑现救灾补助政策 通过采取“强化宣传,严格救助条件、标准和补助期限,严格登记审批程序”等措施,及时兑现了救灾补助政策。全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5·12”地震灾害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截止2008年9月17日,安县民政局共收到上级受灾群众补助资金91811万元,其中:临时生活补助金34491万元、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1320万元、安置过渡房补助费和永久性建房补助费56000万元;共下拨受灾困难群众92天临时生活救助金45673.928万元;预拨自建过渡安置房补助金23063万元;预拨永久性建房补助金27303万元;发放遇难人员抚慰金1623人,811.5万元,全县救灾资金使用安全、有序。
维护稳定 重建家园
排查矛盾,维护稳定 面对因灾产生的各类矛盾,该局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重点,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释,确保受灾群众思想稳定;对涉及民政工作范畴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和苗头及时进行了化解处理。
农房重建 联系到村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该局联系全县灾后重建试点镇——晓坝镇关心村6、10组以及秀水镇六一村、五星村、群益村。为扎实做好灾后农房重建,实行“一个领导联系一个村(组)、一个股室对口帮扶一个村”的帮扶联系机制,切实帮助所包村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协助受灾农户作好建筑设计;抓好灾后永久性住房建设主要建材的供应,确保联系村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携手辽宁 推进援建 通过与辽宁省的衔接,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和晓坝镇敬老院建设项目列入了对口受援项目,目前,均已完成规划设计,并将逐步开工建设。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