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双小手同时包出形态各异的饺子,在食堂摆出壮观的“千人午餐”场景;孩子们徒步穿越城市绿道,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学生在校园里照顾“植物朋友”,细心观察记录生长过程……这一幅幅生动画面,是游仙区石马小学实践教育活动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游仙区石马小学深入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校本特色为延伸、家校社协同为支撑的多元实践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课程筑基,实践融入各科教学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实践教育元素。
语文课上,学生走进社区进行采访调研,撰写调查报告;数学课上,孩子们测量校园面积,绘制比例平面图;科学课上,开展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美术课上,外出写生,用画笔记录家乡美景。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必须包含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改变传统‘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教学副校长赵红介绍道。
特色引领,品牌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立足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结合品格教育特色,打造了一系列品牌实践活动。
“千人午餐包饺子”活动中,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孩子们在协作中学会劳动技能,感受中华饮食文化。
“贤骏少年徒步行”活动组织学生徒步行走10公里,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沿途还设置环保清洁、社区服务等任务。
“我的植物朋友”项目让学生负责种植、养护、观察记录,培养责任心和自然观察能力。
少年宫课程,人人参与发展特长
学校少年宫开设了科技创新、传统工艺、艺术表现、体育运动等四大类20
余项实践活动课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机器人编程、陶艺制作、书法绘画、合唱舞蹈、篮球武术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少年宫实行走班选课制,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活动,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展”。
研学拓展,行走课堂启迪智慧
学校积极开展各类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和大自然中。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感受科技魅力和历史厚重;走进工厂企业,了解现代生产工艺;前往农村田园,体验农耕文化和乡村振兴;重走红色路线,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每次研学活动都设计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归来后分享交流,确保研学效果落到实处。
假期实践,延伸学习成长空间
学校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假期实践活动。
2025年暑假,学校开展了“我的拿手好菜”厨艺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学会一道家常菜,为家人做饭,并拍摄制作过程。同时还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清洁环境卫生、慰问孤寡老人、宣传文明礼仪。
学生们通过制作手抄报、撰写志愿服务日记等方式记录实践收获。开学后,学校对优秀作品进行了评奖、展示和表彰,让实践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和交流。
家校协同,共筑实践教育共同体
学校高度重视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渠道,动员家长参与实践教育。
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家庭科学小实验”、“周末户外运动”等活动,鼓励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带孩子参与各种实践体验。
还邀请有专长的家长走进课堂,分享职业故事、传授特色技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实践教育内容。
党支部书记、校长杜元勇表示:“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继续深化实践教育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实践中快乐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游仙区石马小学通过构建多元实践教育体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为学生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正在谱写“五育并举”的育人新篇章。
(撰稿人:李莎莎)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