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势急,医者逆而行。1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层层“防火墙”撤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在抗击疫情的医疗救治主战场上,三台县中医院人白衣执甲,英勇出征,上下齐心,日夜奋战,合力上演医疗救治的英雄进行曲。
全院一张床举全院之力“应治尽治”
12月11日逐渐迎来住院高峰,一方面是医护人员因感染大幅减员,一方面激增的群众就医需求,疫情防控进入最吃劲的关键时刻,医院领导班子主动识变应变,未雨绸缪,先人一步,将当前阶段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由“防感染”转变为“保健康、防重症、防病亡”,全市首推“全院一张床”“专科全科化”管理模式,整合资源打好医疗救治“大会战”,有效缓解了“入院难”和“人才荒”。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不拒一人
首先,扩增空间。新冠感染者增多,导致内科、儿科患者暴增,达到日常诊疗量的三倍多,“一床难求”问题突显。为使“全院一张床”举措得到有效落实,医院成立床位调配中心,按照“专科相近、楼层相近、先近后远,轻症患者就近收治,危急重症患者必须由专科收治”原则,对开放床位资源进行统筹共享,努力做到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通过实施“全院一张床”,实行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分区收治,救治床位由300张增加至850张,重症床位由6张增加至25张。
其次,扩增人员。面对医护人员减员,号召无症状或轻症的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全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就诊需要。同时探索推行了“专科全科化”管理模式,通过抓业务培训,推动专科医生全科化,参与新冠救治的医护人员从初期的110名增加到340名。
三中医人深知,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救治,救治,救治,医疗救治总是第一位的,必须牢牢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快一步,再快一步,无论是全院资源无条件向新冠救治倾斜,还是医护人员为守护生命不停奔跑的脚步,三中医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
中医药显身手
中药“大锅汤”“愿服尽服”
三年来,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新冠“防、治、康”全过程中,是疫情防控“中国方案”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以来,领导班子超前预判,提前部署,持续做好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工作,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关注。
一方面是早期预防。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思想和辨证论治优势,在便民门诊推出新冠中药预防方,免挂号费,并熬制“大锅汤”免费向就诊患者发放。12月进入新冠流行期后,中药预防汤需求量暴增,药剂科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白加黑配制中药预防药,尽全力保障群众需求。最高峰时,日调配中药颗粒剂8000盒,日熬制中药汤剂1.8万瓶,已惠及7万人次。
一方面是全面覆盖。感染者增幅过快,是本次疫情的难点,为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治疗,医院推行“关口前移,截断扭转,防治在早期,治愈在初期”的临床诊疗思路,针对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及患者病情、体质,实施“一人一策”“一人一方”,第一时间让中药专家团队参与,第一时间让患者用上中药,中医药参与率100%。除中药汤剂,还使用耳穴、针灸、穴位贴敷、中医功法的特色治疗,有效缓解发烧、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
战“大疫”,迎“大考”,三中医人向疫而行,在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中医防线,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轻伤不下火线
战“疫”阵前“有你有我”
这是一场接力赛,这是一场英雄汇。病毒肆虐,三中医人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用信念与责任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用坚持和勇气撑起护佑人民生命的保护伞。
医疗救治不断线。连日来,急诊患者增长数倍,其中多为感染新冠且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为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急诊科医护人员昼夜接替,有的已经连续工作超24小时,有的退烧后立即返岗,用“宝娟”嗓为急诊患者分配床位、安排检查,予以对症治疗,保障医疗救治不断线,全力守护患者生命健康。
同心战疫不停歇。随着阳性感染病例的持续增长,儿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重症医学科……,单日收住院病人量日创新高,医务人员正承受着高强度甚至超负荷的工作量。数日以来,他们或许拖着疲惫身体,顾不上喝口水、来不及吃口饭;或许已经连续工作数日,哪怕身体疼痛难忍、体力透支也一直咬牙坚持着;或许早就可以轮岗调休,但又担心“战友们”忙不过来、患者们少人照顾,匆匆回家看一眼后就毅然重返工作岗位。就是这样的他们,战斗在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岗位上,挥洒担当之勇,铭刻先锋之名,成为战“疫”一线最响亮的音符。
捱过寒冬,便是十里春风。我们三中医人将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奋力夺取抗“疫”的最终胜利作出更大贡献。(资鹏)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