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三台县教师钟永林援彝记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0-09-25  发稿编辑:韩春梅

“钟”声悠远绕凉山


——三台县教师钟永林援彝记

2018年,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四川省委吹响了凉山脱贫攻坚的集结号,众多党员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大凉山的脱贫事业中。

——题记

QQ截图20200925094546.jpg

20年前,刚走出校门,青春正年少。他告别父母,带着激情与梦想走上传道授业的三尺讲台,和孩子们攀登在直达知识巅峰的山路上。20年后,中年已不惑的他又放下教鞭,远离家乡,带着责任与担当奔赴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与彝胞们奋斗在奔向全面小康的大道上。

从人民教师,到脱贫攻坚综合驻村队员,改变的是称呼,不变的是情怀。他就是三台县金石中学教师钟永林,一个朴实高瘦的四川汉子。

作为三台县教体系统援彝工作队的一员,钟永林于2018年6月毅然奔赴大凉山,扎根布拖县火烈乡波日村,担任“四治专员”(治愚、治病、治毒、治超)。在波日村坚守的700多个日夜里,他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全心付出、勠力攻坚,把自己融入大凉山,走进彝胞心里,用真情与实干谱写驻村队员的奋斗新篇、扶贫新篇。

教师变专员,在学习中全面成长

初到火烈乡,乡人大主席、村支部比机书记向他介绍了波日村大概情况,波日村是布拖县的极度贫困村,全村338户,1322人,其中就有贫困户147户651人。因地处偏僻,“四治”工作推进难度极大。听到这,他不禁心头一麻,作为教师,除了治愚——教学生还算在业务范围内,其他治毒、治病、治超三治,都是专业的警务和医护人员的专长,自己能干好这陌生而又危险的工作吗?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艰万难。决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决不能丢下彝族同胞不管,愈有困难愈要有勇气,他下定决心再当一次学生,从头学起从实做起,一定要把受困彝胞关心好、帮助好。

QQ截图20200925094534.jpg

想干好“四治”工作,首要是清楚四类人员的基本情况。可是,村上却拿不出任何一类的台账,家底不清,情况不明。于是,他决定把建立村级各类台账作为开展工作的突破口。白天,与村三职人员密切配合,走村入户了解情况;晚上,加班加点完善各类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熬了多个夜晚,波日村“四治”工作台账,从无到有,分类造册,管理规范。

“四治”,最危险的是毒、病、超。作为门外汉的钟永林为更有效地对这三类人员进行管控和检查,虚心向省派的禁毒书记、艾防书记请教,学习这几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现在已经能熟练的对吸毒人员进行尿检,用索玛花、向阳花系统对吸贩毒人员进行管控,防止复吸复贩。按时组织村医对患艾、适育妇女进行各类检查,指导他们按时吃药用药,防范未然。
而今,他已从当初的教书老师,成长为扎根凉山的扶贫专员,正用自己的双脚丈量波日村的土地。

一人的工作队,孤独中勇挑重担
波日村任务重,难度大,帮扶力量薄弱。这里无本地驻村队员,只有第一书记(副乡长兼)和省派的两人。第一书记忙于乡上的工作,很少有时间完成村上工作,而另一单位驻村队员,又因家庭、身体、工作环境等诸多原因,在过去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已经连续轮换两人。第三次不知什么原因,长达五个多月未派人驻村。这期间,工作队成了一个人的工作队,全程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就他一人和村两委在干。从入户大走访,到填写收支台账,从管控“四治”,到完成村级三落实资料,他都事必躬亲。
村会计挂在嘴边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有钟哥在,我们就心安!”一个人的工作队,也是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
“四治”中,最麻烦的是控辍,波日学生人数多,流失学生人数也多。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学校、村委密切配合,走家串户一个一个做工作。波日村有一个辍学学生,在县通报中未上学,他和村主任接连到孩子家去了三次,均未见到家长,电话也从来不接。这样下去,不仅孩子的学业要耽搁,乡村两级都要被通报。
第四次,他就在辍学孩子家门口一直守到半夜,终于等到喝得酩酊大醉的家长,可什么也问不出来。没办法,只有蹲坐在他家一直等他天亮醒来。家长看到熬红双眼的村干部,才说出孩子早已随他母亲在外务工,好说歹说都不行,怎么也不愿意让孩子回来,怕耽误挣钱。不达目的不罢休,决不放过这次机会。钟永林扎在那里讲法律、举案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国家法律、脱贫政策,讲到个人发展、家庭致富,贫穷的根源在于教育,孩子的学习耽搁不起。
几个小时的攻心战、攻坚战,终于换来了家长的同意。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劝学成果,他立即在网上帮学生订好回家的车票,等他返乡回家后,又及时把他送到老师手里,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近年来,波日村的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彝胞们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教育脱贫的种子已开始在当地发芽。

舍小家为大家,忠孝难两全

火烈乡波日村,平均海拔3000多米,冬季寒冷多雾,夏季干燥缺水。在村上,简单的吃用水,成了大问题,每天的洗脸刷牙都变得十分奢侈。一天两顿饭,让本有胃病的他,确需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克服。

可这些,还不足让一个男人心酸和难过。到了凉山,远隔万水千山,就意味着上不能尽孝,中不能尽爱,下不能尽教。父母亲都已经六七十岁,母亲还患有严重的风湿,2020年3月,母亲下楼梯时,由于手脚不便,从楼梯上摔了下去,手脚严重粉碎性骨折,稍有不慎,可能半生瘫痪。当时,妻子要工作,才三年级的儿子要上网课,家里实在抽不出人来照顾。听闻消息,他心急如焚,但脱贫攻坚和防疫又在紧要关头,只能请假三天,连夜匆匆赶回家,母亲已经做完手术。他满怀愧疚,可母亲却安慰说:“不要紧的,你工作重要,就不要守在我床前!”听到这话,他眼泪夺眶而出……

是的,作为儿子,在父母需要尽孝时,不能为他们端茶递水;作为丈夫,在妻子需要关心时,不能分担她肩上担子;作为父亲,在儿子需要陪伴时,远在他乡忙碌的工作。可作为一个扶贫人,脱贫攻坚的脚步从未离开,在最美的年纪,把最美的芳华献给大凉山。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波日“四治”工作及其他工作都已经走上正轨,正全力助推当地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

大凉山的发展牵动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脱贫攻坚在大凉山的深处花开彼岸,美丽绽放。行走在云雾间的他深深相信:大凉山,却不凉!彝族同胞们一定会走上春暖花开的康庄大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