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单单靠发展新兴产业是远远不够的,农业改革才是重中之重。而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来自于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有着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会。
正是抱着这样的热情,我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考上了大学生村官,被分派到仙海区黄金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真正走进了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接触到了农村的大小事务,原本以为当一名“村官”要管好多人,做的都是“大事”,可是最终发现其实很多都是“小事”,而这些“小事”只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显然是不足以解决的,这时我才真正了解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与当初自己设想的依靠理论知识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在黄金村缪书记的指导下,开始逐渐了解和熟悉本村的实际情况,争取尽快进入角色。刚上岗适逢村上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我和其它村新到的村官一样几乎天天都在村上,为每一户村民办理保险,并为群众答疑解难。我们常常遇到问题,比如如何使村民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针对每位村民的实际情况如何选择购买相应数额的保险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运用掌握的知识耐心细致的讲解。通过与村民的接触和村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不仅锻炼了我们在处理各类复杂的农村问题时随机应变的能力,也考验了我们服务基层的决心和毅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名基层服务工作者,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只有安下心来,珍惜好基层工作这样一个干事创业、锻炼成才的好战场;只有完成从“旁观者”到“群众贴心人”的升级,才能做到从大学生到村官的“华丽转身”。如果把村官岗位当做简单的“跳板”,工作上得过且过,既不深入基层也不深入群众,必将成为一个到村工作的“漂浮者”,浪费青春的“流浪者”,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党和政府对村官寄予的期望,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服务人员,要有持续学习的精神。不能因为走出了校园就忘记了学习,我们在学校所学习和掌握的文化知识在当今全新的农村舞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对农村的法律法规,各项惠农政策,党风廉政建设等知识还十分匮乏;处理农村事务的经验明显不足,在调解农村纠纷,带领农民致富等方面还缺乏实战经验。因此我们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多向村干部学习各项农村政策,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工作技巧,向农民学习农业知识和技术,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平时也要通过网络、书本、报纸等各种渠道了解“三农政策”,不断提高充实自己,为胜任农村的工作打好基础。
只有我们安下心来,把村官的岗位作为奉献的舞台,真心实意做一些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喜爱,也才会在大学生“村官”这个平凡而光荣的岗位上谱写出无愧于人生的绚丽篇章。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