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120人讲述90年的故事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3-31  发稿编辑:景秀丽

他们是党的优秀代表人物、革命先烈、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的亲属、战友、同志

他们是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相关者

他们是重大事件亲历者、重大工程参与者、重大成果创造者

文艺是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

讲述人:阎肃 著名剧作家、词作家

文艺是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我的亲身经历,深深感受到,党中央同我们文艺工作者是在一起的。演出《江姐》的时候,毛主席就破例接见了我。那天晚上,他看完了《江姐》之后叫我过去,表扬了我。后来,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还送了我一套《毛泽东选集》。

小平同志看了《江姐》,也非常地高兴。他原来在西南军区,就是我的上级领导,有两件事我记得非常清楚,一件事是文艺队去慰问川陕边的老红军,小平同志亲自带队去的,说明了他对文艺工作的重视;另一件事是到了西南边境,他带着文艺队沿着边境走了一圈,对文艺工作很关心,抓得很具体,亲自观看演出、审查节目,提出修改意见。

江泽民同志看了《党的女儿》和《江姐》后说,我们的党,有力量就在于他基层组织的坚强。他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胡锦涛同志多次关心我的情况。2009年创作《复兴之路》歌舞史诗,我作为创作集体的代表,和陈晓光、张继刚三人一同去中南海汇报过两次。面对9位政治局常委,他们每一个人都发言,讨论很具体,都是商量的口气,态度很宽容,感觉就是一家人。通过这些细节,我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党中央和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是在一起的,是心连着心的。

我写《唱支山歌给党听》

讲述人:姚筱舟 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

1957年,煤矿发生一次大火灾事故,我作为技术员受到撤职并下矿采煤的处分。后来每天和矿工们在一起挖煤,逐渐了解了他们的苦与乐。他们大多数是旧社会小煤窑的窑工和山区农村的穷苦农民,饱受窑头、地主的剥削与压迫,他们对党、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一个姓张的老工人不识字,常让我替他写家信,末尾总要加上:“要听毛主席的话,要记共产党的恩。”写多了,我劝他改一改,他顿时吼着说一个字都不能改!还有几个中年矿工编了很多顺口溜,如“党是咱的妈,矿是咱的家,咱听妈的话,建设好咱的家”。

听多了,记多了,我要把工人们对党的感情写出来!当时写《山歌》很多词都是从顺口溜里套用和提炼的。这首小诗后来署名“蕉萍”刊发于“总路线诗传单”第八期上。

不知道雷锋同志从什么途径看到了《山歌》并把它摘抄在日记中,并作了几处修改,删除最后四句。雷锋同志牺牲后,雷锋日记中的《山歌》感动了音乐家朱践耳,很快把它谱成歌曲,后经才旦卓玛演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山歌》从此成了全国人民喜爱的红歌经典。半个世纪以来,久唱不衰。

《山歌》本是我和煤矿工人心中的歌,《山歌》由诗成歌,一举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歌,我深感是生活的赐予。(摘自《党建》)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