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120人讲述90年的故事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1-19  发稿编辑:景秀丽

宁愿苦战,不愿苦熬

讲述人:任羊成

红旗渠建设者、除险队长

1960年2月11日,“引漳入林”工程(不久后正式命名为“红旗渠”工程)开工了。因为当时粮食少得可怜,大多是靠树叶、野菜充饥;没有地方住,大家就住在山岩土洞里;没有炸药、雷管,大家就自办工厂造;没有修渠工具,就自己编制、打造。

“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接着干”——这是我们的口号。在除险最危险的日子里,每天早晨上工前,我和工友们都要把被褥捆扎得结结实实,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当天能活着回来。由于长年在山崖间飞来荡去,我的腰部被绳子勒出一条条血痕,血肉经常粘在身上连衣服都脱不下来……那时工地上有这样一句顺口溜:“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我听后笑笑说,我是在苦水里长大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任羊成。我就是为修渠摔死了,也比儿时饿死有名堂啊!

经过10年苦干,我们硬是用血肉之躯,在无路可寻的崇山峻岭之间筑起了一条为全县人民带来生命水、幸福源的长渠。1969年7月,红旗渠竣工开通,看着渠里的水哗哗流向村村户户,我这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自豪。

是人民在呼唤实践标准

讲述人:胡福明

曾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10年的“文化大革命”,的确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75年,邓小平开始主持工作,进行全面整顿。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而正当人们批判“四人帮”时,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发表了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提出了“两个凡是”。到底是继续搞“两个凡是”,还是否定“两个凡是”,全面拨乱反正,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

很显然,应该批判“两个凡是”,但也面临很大的风险,但这关乎整个党的事业、关乎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乎国家的前途兴亡。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977年9月,我把文章寄给了《光明日报》。光明日报派出编辑来南京和我商量改稿。文章前后经过了多次修改,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胡耀邦同志审定,5月10日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公开发表。

随后,邓小平出来领导了真理标准大讨论,广大人民群众都支持并参与真理标准大讨论,反对的人寥寥无几。可以说,实践标准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得到了人民的支持,确立实践标准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摘自《党建》)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