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120人讲述90年的故事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1-15  发稿编辑:景秀丽

父亲心里装着人民

讲述人:焦跃进

焦裕禄之子河南省开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开封新区工委书记

1962年冬天,我的父亲焦裕禄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在兰考的470天时间里,父亲总是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带着对群众的无限信任走在广大群众中间,在与群众的接触中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坚定了战胜灾害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人民群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面前,父亲以“拿出共产党员的气魄,给老天爷拼一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带领兰考人民一起总结根治“三害”的经验,奋力改变贫困面貌,逐步取得了实效。

正当他亲手描绘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实现的时候,父亲却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人民、挚爱的事业、深爱的家人。他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生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爱民、为民的本质特征,铸就了亲民、爱民的精神,在亿万人民心目中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大寨精神不能丢

讲述人:郭凤莲原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曾任昔阳县委副书记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大寨已经有了互助组。陈永贵等老共产党员,已经带领大寨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引水浇地,村里的日子得到很大改善。从1953年到1962年,大寨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还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00多万公斤。

1963年8月,大寨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梯田全部被冲毁,绝大多数房屋被冲垮。当时大寨放弃了国家和个人的帮助,硬是靠自己的双手重建了家园。

60年代初,我国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党中央强调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我们大寨正是用事实证明了,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一定能创造奇迹。党中央提出“农业学大寨”后,大寨一下子闻名全国。学大寨学什么,用周总理的话说,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把握主题来学大寨。

当然,学大寨的初衷是好的,但有些地方教条式地用了大寨的一些做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大寨经验开始受到怀疑。随后,在农村改革的大潮中,大寨人虽迟疑过,但是当实现了增产增收以后,大寨人真正接受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直到今天,“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标语依然矗立在大寨村口。我想,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大寨的精神财富都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摘自《党建》)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