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2011年绵阳“120”受理报警电话41万次,全年“零事故”、“零投诉”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1-15  发稿编辑:景秀丽

2011年绵阳“120”接听各类电话41万次,有效报警50024次

据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统计,2011年,全市“120”急救专线成功受理、处置各类医疗急救电话410794次,其中有效报警电话50024次,占接听电话总数的12.18%,并实现了医疗急救指挥调度“零事故”、“零投诉”。

作为医疗急救绿色生命线,“120”的畅通、安全、高效事关全市城乡群众生命健康利益,为了进一步保障全市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工作顺利开展,在市卫生局领导下,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强化指挥调度管理,严格指挥调度程序,认真执行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差错事故讨论鉴定制度、指令复述和纠错制度、院前急救三次信息报告制度等制度,要求所有报警电话在120秒内完成受理、处置。2011年,经对收回的调查表进行分析统计,各指挥分中心、城区网络医院对我中心服务的满意率达到了98%以上。

创伤、事故致伤人数占据全市院前急救人次首位,其中交通事故伤14590人占,62.31%

据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院前急救50024次,救治伤病员47011人,抢救成功45354人,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6.48%。其中救治创伤及事故类23417人,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的49.81%,位列院前急救总人数首位。在创伤及事故类中交通事故伤14590人,占创伤及事故类总人数的62.31%。其中绵阳城区交通事故好发地段为高新区普明大桥至永兴(365次)、经开区塘汛(267次)、平政路段(169次)、园艺(167次)、开元场至六里村(157次)、御营坝(144次)等路段,交通事故好发时段为18点至22点(582次)、8点至12点(538次)、13点至17点(458次)。

另据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救治各种疾病类病人18880人,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的40.16%;中毒类2810人,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的5.98%;其它类1871人,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的3.98%;传染病类33人,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的0.07%。

绵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温馨提示:准确有效报警、文明礼貌报警

2011年,全市通过“120”专线及其它渠道接听各类医疗急救电话410794次,其中无效报警电话360770次,占接听电话总数的87.82%。无效报警电话主要来源人群为:中小学生、拨错号码的人、恶意骚扰的成年人、精神病人等。另外有些市民在拨打“120”报警时,由于情况紧急,对报警人地址、伤情等表述不清,有的使用停机电话或者设置呼入限制的电话报警、有的报警后关机等都容易延误最佳急救时机。

在发生急危重症及意外伤情的时候拨打“120”免费电话是向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呼救最简便快捷的方式。指挥中心是24小时服务的,只要是在医院外发生急危重症,随时可以拨打“120”找指挥中心要救护车。为了赢得最佳急救时机,绵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提醒市民准确有效和文明礼貌拨打“120”。

拨打”120”电话时,应语言精炼、准确,简单明了,讲清重要的情况,无关的话不说,以免耽误宝贵时间,不要使用设置呼入限制的手机、停机的电话拨打“120”,不然会影响救治人员及时和患者取得联系。

电话打通后,应主要表明以下几点:

一是患者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包括县(市、区)、街道或小区的标准名称,门牌号或楼号、单元及房间号,最好阐明街上的明显公共标志、设施或标志性建筑如汽车站、单位、宾馆饭店及公共建筑等处,而不要说那些含糊不清或不明确的地点。

二是要把病人当前最危急的病情表现(心脏病发作、交通事故中毒、溺水等)简要地说清楚。

三是病发或受伤人数。

四是目前给患者采取了何种急救措施。

五是留下联系电话,并派人在路边或住宅外等候。若救护车迟迟未到,应再次打电话询问。

六是急危重症病人不宜随意搬动,所以不要把病人提前搀扶或抬出来。

如果是在路边或其它场所发现无人看管的倒地的伤病人员,如果病人身份不明又无人照看,在拨打”120”的同时也应拨打“110”或“122”(道路交通事故报警台),由他们到现场协助处理。如果是在公园、商场、剧场等场所发现不相识又不能说话的病人时可以向该单位的人员反映,由他们照看病人并向指挥中心要车。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