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随着时间而淡忘,但是“5·12”那场特大地震,演绎出的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最难忘,那个危难的时刻,国家、省、市领导纷纷走进江油中学,为八千师生送来了无限的关爱和支持;社会各界的大恩大爱不断融注江油中学。河南对口援建,北京板房,秦皇岛的大米,宁夏的蔬菜,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的爱心援助,还有许多单位和个人,无论多少的爱心奉献,不记名的捐助……恢复重建,6404万特殊党费的援建,撑起了江油中学强劲发展的一片片风帆。那些情动灾区的奉献,催人泪下的感动,凝成了江油中学八千师生的感恩之心,和谐之心,激起了江高人成才思源,建功立业的感恩情怀!
作为江油中学校长,亲历抗震救灾幕幕惊险,加班加点的重建,使学校穿越灾害,崛起危难,从悲壮走向豪迈。亲历了这种短暂而又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后,我深深的感到党恩的博大,感到社会的温暖,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感恩激情。这种激情内化成我的一种希望和力量。
作为一校之长,我深深地懂得:校长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新课程改革的引领者,也是一个学校的思想建设者和形象塑造者,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感恩在于对师生思想上的引领。因此,以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思想和教学模式引领全体师生,感恩奋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才是校长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我深深明白感恩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提升到一种文化理念、一种价值取向的高度,这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度一致的理念与取向。学校重建了“愿景”雕塑,确立了“从江高起飞、心系祖国、同学天下、共托未来”的价值取向,引领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和美好的愿景。与此,我懂得了真正的感恩就是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我总结出了在新课改中应把“三大习惯”的再教育、“好性格”的培养、“规划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作为高中课改的素质教育的抓手,促进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以强势的发展姿态、以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果才能诠释感恩的真正内涵。
我们的教师,承受了大爱的老师,深深知道,只有用对自己事业的忠诚来回报无疆大爱。他们把对学生的责任与爱、对自己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当成生命的唯一。这种责任和爱将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用爱心教会学生责任,用责任唤起教师的爱心。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身体力行,以人育人”的无比高尚、无比神圣的工作。古人云:“庸匠误器,器可他求;庸妇误衣,衣可别制;庸师误子弟,子弟可复胚乎?”相当形象地道出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我们的教师都明确自己工作的重大职责,将责任、压力化作教书育人的动力,转化为一种感恩的情怀,才能抱着一颗爱心投身工作、善待学生。教师给学生最重要的不是数字化的知识,而是一种能力,一种观念,一种操守,一种意识。学校提倡的教师“三度”建设,特别是增强忠诚度,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增强忠诚于学校,忠诚于事业的信念,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自己的职业成就感,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争做贡献,回报党的大爱无疆。
学生的感恩来源于自己梦想的实现,作为校长,我给学生设计的成长路径是:优质高考、国际化、做领袖。这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作为学生脚踏实地的在学校老师的培养下放飞自己的理想,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磨砺坚强的毅力,训练非凡的勇气和一颗专注的心,只有这样,奋斗才能成型,理想才能成为现实,才能看到梦想的美丽和理想的光彩。为自己的成材自豪,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也才真正拥有了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能力。
全校学生把感恩激情化成了学习的动力,感恩变成报国志向,全校掀起创先争优的感恩热潮,各班级争创文明班级、星级班集体;个人争当十星大使,争当优秀个人。比学赶超,全校学生以发自肺腑的感动去挥洒自己的汗水和智慧。高三教学楼前建立了《我们在战斗》专栏,记述了他们的学习誓言、学习方法和奋斗目标,他们以此去博取人生发展的成功。
回望三年的重建历程,我很欣慰:我们的老师懂得了感恩,他们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做,我们的学生懂得了感恩,他们不仅学会了学习更学会了做人。今天的江油中学正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彰显出强大生命力。
三年来学校在党恩的沐浴下,用实际行动践行奋进之路。用成绩写就了感恩奋进的丰富内涵,捷报频传,硕果累累。
江油中学近三年16人考入清华北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2011年7人考入清华、北大,中央电视台新闻“1+1”和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等媒体,对此均作了报道。
今年学校获得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资格。获此殊荣的学校四川省共有七所,成都市外地市州只有江油中学等3所学校(全省共有700多所高中)。
因为感恩,我们更加努力;因为感恩,我们奋力拼搏。真正的幸福属于感恩者,真正的光明属于感恩者,美好的未来属于感恩奋进者。不懂感恩者心中无爱,不懂感恩者永远没有机会去往生命的高层空间。常怀感恩之心,沐浴在党恩的阳光下,我们江高人高唱感恩之歌奋进前行。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