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市规划局组织召开了“绵阳城市绿道网总体规划初步方案”汇报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根据初步方案,全市拟建全长1140公里绿道,串联起我市2区、1市、6县200多个著名自然人文景观。整个绿道建成后,将基本覆盖我市热点生态圈、文化圈、经济圈,并可与公交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让城市更生态宜居。
作为实现“六个绵阳”的重要空间载体和抓手,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结合绵阳城市资源特色,通过规划建设一条贯通全域城乡,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的绿色廊道,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发展品位。经过前期考察和学习借鉴,结合我市实际,今年清明节期间,市建设部门首次尝试在滨江路进行了城市绿道模拟段建设,并于5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绿道建成后,不仅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观,更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备受社会好评。
为让绿道真正成为串联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桥梁,结合《绵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9-2020)》、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市规划局组织相关专家反复论证和研究,决定依托绵阳“山、河、城、田”的自然生态基底,规划在市域、城市规划区两个层面构筑城乡一体、健康安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低碳节能、衔接方便的、多类型、多功能的绿道网络。
初步方案中,绵阳市健康绿道分为市域、城区和社区三个层次。规划市域绿道全长900公里,由涪江绿道、安昌河绿道、三国文化绿道、三盐绿道、绵北民族绿道和梓潼江绿道“六条”绿道组成。而城市规划区15条城市绿道,串联150个人文和自然节点,合计340公里。按照绿道的建设条件及功能,初步方案拟将我市绿道分为山林野趣型、滨河休闲型、现代都市型、田园郊野型四种类型,或保障市民出行需要、或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或展示多元文化魅力、或展现田园郊野风光。
据悉,市规划局将组织专家对方案进一步进行完善和细化,最终方案计划7月底正式出台。同时,欢迎市民踊跃参与,拨打本报热线或登录市规划局网站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本报讯)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