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用三个“一”,为我的班主任工作导航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12-31  发稿编辑:景秀丽

       记得开学两周后,同事们问我:“第一次当一年级班主任感觉如何?”我用了一个字来回答:“累!”每天一到校门口,头就不由得轰轰作响,因为“苦难”的一天就此开始——天真的孩子们一见到我的影子就会追上来:“老师,今天杨映浩又没交作业……”“老师早上好。”“老师,今天该哪一组扫地?”“老师,我饭票忘记带了。”“老师,我今中午回家吃饭……”“老师,何明豪又骂我了……”“老师……”“老师……”这些孩子的问题,我必须有问必答,否则寸步难行。有时为了解决一些琐碎的事而差点错过点名的时间。“迟到!”想想都划不来。唉,真希望这学期早点结束,我也才由此明白:为什么老师们都怕当一年级的班主任。
不能再这样日复一日的埋头惶惶而为,怎样才能使我的工作井然有序而不感到特别费力?在实践中挣扎这么多天,在摸索中前进好几个月,泪水中前行,反思中成长,工作到今天,我小有所得,愿与同仁共勉。
 

       首先,给孩子们一把“尺子”
       我听说一年级的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那我就是在这张白纸上画第一笔的画家,我深深的知道:孩子的第一认知尤为重要,一年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可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孩子们懵懂的意识里,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以说是非不分。作为班主任老师首先要给他们一把尺子,一把度量对与错的尺子。在开学的第三周,我就开始让孩子们利用晨课时间学习《班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安全教育》……告诉孩子们老师的底线。也许孩子们不可能完全去那样按要求去做,但是他们肯定认识得到哪些做法是错的,哪些做法是对的。
 

       其次,为孩子们树一杆“标枪”
       仅仅让孩子们明白是与非,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给他们做出示范,做出榜样,让孩子们逐渐向标枪所指的方向看齐。这学期,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投掷这支标枪:每周我们班选出的“每周之星”就为孩子们指明了正确的生活,学习,行为,劳动的方向。
 

       再次,引导孩子们做一个监督的“岗哨”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设置一个有力的监督体制是必须的。初入学的孩子,大都喜欢在老师面前表现,喜欢打小报告,喜欢认真的完成老师给他的每一项任务。我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让他们轮流负责管理班上的每一天的某一项事,这样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管好班级事情,最重要的是——既监督了别人,又提高了自己的认识。
       一学期即将结束,回想起自己走过的这一小段路,我惊奇的发现后半学期,我的班主任工作不再是那么累,那么忙碌,反而变得轻松,变得有意义,变得有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我不禁拿起笔,记下这工作中的感悟,让自己在反思中进步,成熟。如果再让我当一年级的班主任,我有信心干得更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