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读者评报:越办越好的绵阳《市场信息》报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6-03  发稿编辑:刘庆

七旬老读者  仇甫全

    笔者是文教部门退休干部,今年71岁,与《市场信息》报结缘较早。该报还是小报时,笔者便专程从梓潼到绵阳办理订阅事宜。笔者和周围的朋友每逢报纸一到,都要争相传阅,有时也为报纸投寄稿件。近年改版为周报大报后,笔者和周围广大读者朋友更是争相传阅,爱不释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过去的《市场信息》办得好,现在的《市场信息》办得更好!”不少读者朋友不但爱读贵报,在当热心读者的同时,也成了投稿人。


    笔者认为:《市场信息》报不管过去和现在,好就好在紧扣“市场信息”四个字,办出了水平、办出了特色,不模仿、不复制、不追尾、不从众、不搞人云亦云、更不拾人牙慧,尽管是一家内部报纸,但同公开发行报刊比较,就特色、内容、印刷质量而言,一点也不逊色。


    还是让文章质量来说话吧。以今年3月30日四版头条文章《花为媒 梨城生辉 节搭台 经济强县》为例。一看标题,被这副对仗工整的妙联所吸引,便有了非读不可的欲望。再看副标题《参加“2010第八届中国苍溪梨花节”有感》,众人皆知苍溪雪梨全国知名,就更想读此文了。该文分了三部分,一是介绍了川北这个山区县城——苍溪,既有厚重的历史,又是一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既“物华天宝”,又“特产丰饶”;既“生态优良”,又“风光如画”;再加上近年来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让这个川北山区县城魅力无穷,让参观者流连忘返,真正是“让你走了还想来”。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梨花节的盛况,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读者的我,犹如跟随记者观看了此次梨花节演唱会,享受了这道“精神大餐”。作为年过古稀的读者暗想,一定在有生之年去梨城一游!笔者认为第三部分“从苍溪学些什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该文作者的许登祥总编辑,并非那种一味只是“饱眼福,图热闹,寻刺激”的观赏者,而是一位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新闻工作者,能够将苍溪和绵阳的县市区相比较,找出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并总结出形成差距的三大症结。总之,读了此文,不但记者“有感”,作为读者也“感慨万千”,应当说这是《市场信息》报上的一篇令人感动,深受启发的好文章。


    同样,发表在今年5月4日二版上的《绵阳南街小学赋》也是一首漂亮的诗词歌赋,可知该文作者不但是一位新闻写作高手,也是一位诗人、作家。


    杨培德的《伯乐相狗》也是一组好杂文,其中《“钱痨”和官毒》、《化钱炉的随想》等剖析了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悲哀。作者谈古论今,对“财迷”、“官迷”和“公款私用”者可谓当头一棒,对广大读者,对当朝官员及“常在河边站”者,都是一种警示。


    贵报“广角镜”专栏,近来连载了记者刘庆的几篇文章,《“千万存款不够养老”折射出的问题》、《携手共筑安全网》、《绵阳楼市》等,都是值得一读的好文章。作者紧扣时代脉搏,站在广大百姓一边,为弱势群体呐喊,为下一代安全呐喊,为买不起房的众多平民呐喊。分析深邃,不畏权贵,观点新颖独到,可谓锋芒毕露,一针见血。


    贵报在抓住“市场信息”四字选稿的同时,也不排除好的文艺稿件,如《熊猫淘宝》和《花仙子》两篇童话作品,以及“科教文卫”版上的诗歌等,虽题材不同,但同样为“市场信息”服了务。


    几年前,笔者剪贴了贵报上的两篇文章《你为什么是穷人》和《穷人和富人的经典差距》,并推荐给广大朋友、我的子女、孙儿、孙女读,复印共500份,被一抢而光。今年5月18日二版的《28年后的生活猜想》等转载文章,都是耐人寻味的好文章,转载文章的优劣,也可以看出编辑眼力和选稿能力的高低。


    近年来,由于贵报越办越好,不少市上领导、县市区在职和离退休老领导也积极为贵报撰稿。不少市级单位和县市区通讯员因为喜爱贵报,也积极写稿、投稿,这使贵报的稿源丰富,好稿增多,使编者能“优中选优”,进一步提高了贵报的质量,从而更得到读者的喜爱,这是一种可喜的“良性循环”。读者越来越多,投稿人和稿件越来越多,都是贵报越办越好的强有力证明。


    当然“越办越好”,并非“完美无缺”,笔者建议进一步拓宽发行渠道,让更多的读者能读到贵报,以免让不少读者有“相识恨晚”之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