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众志成城抗大震 临危不惧保平安——四川江油工业学校抗震救灾工作纪实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10-31  发稿编辑:

512,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波及省内许多县市,学校所处的江油市震感强烈,学校校舍大部分建筑被损毁,教学设备设施被损坏。危急时刻,该校党委、行政领导班子临危不惧,沉着应对,面对灾难,冲锋在前,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抗震救灾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取得实效

5.12地震发生时,学校全体教职工立即投入抗震救灾抢险的行列中,很快就把学生从宿舍和教室、教职工从住房内疏散、转移到学校运动场上,由于组织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党员干部行动迅速,使该校没有发生一例死伤事件。

地震发生后,在校长郭汉祥、副书记唐志强等校领导的组织带领下,一方面稳定学生、教职工的情绪,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自救。在学校无法及时支付资金的情况下,有的党员毫不犹豫从自己家中取出现金,东拼西凑,学校才购买回了彩条油布搭建自制帐篷、到市区组织面包、方便面等食品和矿泉水,学校干部、职工冲锋在前,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们来不及关心自己的小孩和家人,通宵值班。由于停水、停电、停气、通讯中断、食品短缺、燃油限量供应,校外交通几近瘫痪,解决全校学生、教职工的吃、住等系列严重问题摆在了学校领导面前,面对情绪异常波动的几千学生,学校发出倡议:在大灾难面前,没有旁观者,只有积极参与者。教职工们冒着危险取尽家中纯净水和矿泉水;到岌岌可危的食堂中抢出大米,劈开部分木质课桌椅,在操场架起两口大铁锅,在风雨中为学生熬稀饭充饥。随即,学校制定了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预案;成立了震后疾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保安值勤组、校内治安巡查组和夜间巡逻组四个工作小组,设立了救护站。面对上万名同胞丧生的大灾难,学校既要确保学校全体师生灾后的安全与生活,也对受灾同胞们伸出援助之手,为正经历着悲伤、死亡,丧失亲人,无家可归的受灾同胞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得知有上千名从北川陈家坝营救出来的受灾同胞,被安置在离学校600米的十字路口处,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从紧缺的人员中调出23名教师组建成抗震救灾志愿者服务队,每天为灾民送水,送食品,嘘寒问暖。同时,全体教职工继续千方百计调动一切可用资源,有效组织疏散和转移学生和老弱教职工,抢修水电气基础设施、发放救灾物质,确保了学校工作、生活秩序快速恢复正常。

在开展抗震自救的同时,学校还注重对全校党员、职工的宣传教育,分别组织党员、团员、全校教职工多次向灾情更重的地方和部门捐款共计72999.5,安排校领导专人负责组织建立学校志愿者救助站,为灾区群众送水送饭;对全校党员、团员青年发出倡议,组织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和团员青年突击队,利用下班时间,积极开展清理校园倒塌围墙、整理砖土等抗震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学校号召:全校党员干部、职工要开动脑筋,拓展利用社会资源渠道,为学校重建和发展尽责任、争取支持等。

5.12地震发生以来,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一直都加班加点奋斗在工作岗位,学校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全校干部、党员都自觉服从学校统一安排,坚持了24小时值班制,随时保持通讯畅通,主动走在了抗震救灾的前头,不畏艰险,以身作则,顾全大局,不计得失,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全校职工在防震、防洪、卫生防疫,鉴定评估房屋,搭建教学活动板房,落实对口援助,开展奉献爱心捐款活动,做好北川遇难教师和该校伤亡学生的安抚和帮扶,向市、省各部门按要求准确、及时填报学校震前、震后和发展规划等信息等方面,创造性地做了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灾后重建任务繁重,克服困难,顺利开学

为确保全校学生91日正式开学,全校教职工面临严峻考验。

由于学校老校区所有房屋损毁严重无法使用,学校学生的吃、住、教学、实习等只能在新板房内进行。因新板房建设较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要新接天然气、自来水、新修食堂、澡堂、开水房、搬迁蒸汽锅炉、新建蓄水池、新建广播电视信号系统、新挖排水系统、新搭建遮雨棚、新建厕所等等。学校要在新板房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实习,其困难难以想象。但学校为了死保91日正式开学的政治任务,动员全校所有力量,千方百计为开学作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由校长与各分管校领导签定目标任务责任书的重要举措,加快了进度,保证了质量,确保了91日按时开学。

从领导到职工,大家齐心协力,24小时昼夜奋战,白天战酷暑,夜间冒大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机器的轰鸣声、人们的号子声惊天动地,响彻云霄。在昔日的稻田里,用人拉肩扛,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震救灾、重建校园的运动。

全校上下,包括年迈体弱的老教师,睡账蓬、睡板房,忍受蚊蝇叮咬,不畏艰难,历经艰辛,将学校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和教学用品、电教室、广播系统设备、以及学生生活设备设施等夜以继日地用手抬、用肩挑、用背扛、用车推至新搭建的900多间(2万平方米)活动板房,到830日学校胜利完成了板房内设施改造和全面搬迁等开学配套工程,终于建成了一所功能齐全、安全舒适的板房学校,新老学生顺利报到并开学复课,学校创造了40余天复课的办学奇迹,体现了全校教职工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并被绵阳市教育局推荐接受了四川省教育电视台的采访报道。同时,学校注重加大重建校园宣传、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援助,经过努力,目前已接收到北京建工集团捐建价值600万元的学校实训大楼等援助。

板房学校不断完善,形成规模,呈现亮点

目前,学生上课、吃饭、住宿均在板房学校内进行,学生教室、寝室、广播、食堂、澡堂、医务室等设备设施齐全,已建成绵阳境内最大的板房学校,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刘加强副厅长、绵阳市政府分管教育的黄正良副市长、绵阳市教育局王和金局长和闵永祥副局长等有关领导到校检查、指导工作时对学校抗震救灾、重建校园、板房开学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鼓励学校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不断完善板房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等工作,力争塑造成为绵阳、灾区板房学校的亮点。

学校在抗震自救和重建校园过程中,全校教职工齐心协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度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全校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深受社会群众的信赖和称赞。灾后重建校园工作任重道远,但学校相信:有上级部门的关怀指导、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