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群众满意度——绵阳市人口计生工作辉煌30年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10-31  发稿编辑:

改革开放30年来,绵阳市委、市政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坚持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把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依法管理、优质服务、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较全国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1980年开始,全市计生工作一直处于全省先进行列,连续27年获得省政府的人口目标管理一等奖,长期保持了全省一类地区的工作水平。



累积少生人口426

实现计划生育以来,降低和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由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的2.08%下降到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的1.20%,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30‰下降到2006年的1.4‰,30多年来,全市累积少生人口426万,产生了明显的经济、资源、社会效益,有利地促进了绵阳发展的步伐,提高了人均经济占有量,增加了社会积累。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从各级领导到普通群众,计划生育观念已越来越深入人心,“两种生产一起抓”的理论从宏观到微观上得到了落实;人口意识、人均观念从领导到群众,从社会到家庭得到了加强;稳粮增收奔小康和少生快富奔小康形成了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已被绝大多数育龄夫妇所接受。

人口计生长效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作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绵阳市于2001年开始了建设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的历程。

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相关部门履行人口计生职责。2002年,市上成立了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参加的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每年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领导小组会议都要专题听取一次计生工作汇报,针对计生综合改革和建立长效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解决的措施和办法,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大事项进行督查,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和问责制度。市、县(市、区)宣传、卫生、民政、财政、公安、工商、城建、房管、农业等部门都按照法定职责和义务,制定和出台了有利于人口计生长效工作机制建设的政策措施。通过努力,各级党委、政府在抓计生工作上形成了“三个转变”的良好局面。即:从职责定位上,由过去只对出生人口控制结果负总责,转到了对建立和完善新机制负总责、亲自抓上来;在领导方式上,由过去单一依靠计生部门转到了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施治上来;在领导作风上,由过去的原则领导转到具体领导上来,形成了围绕建立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新机制,抓实事、办实事的领导环境。

为人口计生改革发展和综合施治提供了组织保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市、县市区人大、政协每年都要把人口计生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作为视察和审议以及提出建议的重点内容,以此督促各级党政落实人口计生工作保障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和出台了《绵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等规范性文件,着力解决计划生育热点难点问题。20083月,经市编委批准,增设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科,落实了人员及编制,为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强化“三线”目标考核体系。近年来,我市坚持实行党政线、部门县、计生业务线“三线”考核,实化细化目标考核条目。并着力加大对“党政线”人口控制效果、计生工作质量、综合治理、财政投入和机构队伍建设等重点目标的考核权重,加大督查、重点检查和平时考核力度,逗硬“一票否决制”,有效地推进了我市人口计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形成。2008年初,市政府又完善出台了《绵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分别对计划生育的党政目标、部门目标和业务目标考核进行了细化,设立专项经费奖励,成为我市唯一为人口计生工作单独设奖的文件。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市委、市政府制发了《关于建立全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实施意见》,出台并实施了各级各部门培训计划生育户免费、独生子女就医入学优惠和参军招干招工、享受低保等十大优先优惠政策。各地建立和完善奖励、扶助、优先、优惠、救助、补助“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探索和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困难救助、计生手术并发症(后遗症)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坚持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妇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免费发放避孕药具、进行“三查一治”。2007年,全面兑现了全市18028名计生奖扶对象每人每年600元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扶金和68.95万独生子女父母每人每年60元的奖励金。全市35000户计划生育户得到了省、市、县级部门的“三结合”帮助和扶持。一系列计生优先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的落实,使全市计划生育户在政治上有了地位,在经济上得到了实惠,在生活上有了保障。调查问卷表明,群众的满意率达到100%

建立人口计生财力保障机制。在确保投入上,坚持把计生事业费的投入纳入上级党政对下级党政综合目标考核的范围和对党政人口计生目标考核的重点内容,和市委市政府重点目标督查范围;在资金的分配上,坚持“资金随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事业立,追踪审计和问效”原则,重点保证人口计生综合改革重点项目、计生手术免费、计生奖励政策兑现和基层工作及计生村(居)民自治补助经费的落实;在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上,要求每年人口计生事业费财政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地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并建立了计划生育经费投入进度月报制度和检查督促制度。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