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暖心服务行动——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8-21  发稿编辑:韩春梅

 

 小小空间有大爱 工会驿站筑起“暖心港湾”

打开手机地图,搜索“工会驿站”,附近站点一目了然。走进这些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工会驿站,户外劳动者可以在这里驱寒避暑、饮水就餐、手机充电、读书阅览等。

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暖心服务行动、提升工会驿站服务能力是省级市级民生实事,近段时间以来,绵阳各地工会持续推进工会驿站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丰富服务内容,提高精准化水平。近日,记者跟随户外劳动者走进工会驿站,感受工会驿站带给户外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元赋能

为城市奔跑者建“家”

在涪城区跃进路上,一座24小时“暖心驿站”成了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共享客厅”。

上午10时许,外卖员宋华祥在结束早高峰的配送后,熟练地把电动车停靠在华丰社区“跃享暖心工会驿站”的“能量补给站”前进行换电,“非常方便,在商圈内都可以快速换电,换一次跑四五十公里,一天大概要换3次,基本上平均2公里内都有一个换电站。”宋华祥说。

除了快速方便的补充“能量”,驿站内共享充电宝、微波炉、急救药箱等设施一应俱全,书架上还摆放着《劳动权益保障手册》等实用资料。宋华祥告诉记者:“大家累了时,第一时间就想到这里,里面啥子设施都有,给我们家的感觉。”

在共建共享共治中办好工会驿站,才能更好地成为工会组织为广大户外劳动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重要阵地,成为工会组织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桥梁纽带。比如,华丰社区采用多元共建模式,将工会驿站从单一的服务点变为资源整合的枢纽,使工会服务从“单向供给”转向“网状支撑”。

据华丰社区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徐婧介绍,涪城区有3万多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他们工作时间碎片化,流动性强,传统服务模式难以覆盖他们的需求。驿站刚开放时,劳动者们只是来这里短暂休息、充电、热饭。但渐渐地,他们开始主动维护驿站环境,甚至自发组织志愿服务,帮助社区里的困难群体。

今年,涪城为第一批共15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了《四川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项互助保障计划》。本次赠送的“新就业专项互助保障计划”保障待遇涵盖住院医疗保障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障。

提档升级

710个工会驿站开启“清凉模式”

烈日炎炎,绵阳的工会驿站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四川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项互助保障计划》;24小时开放,为深夜还在工作的劳动者点亮一盏温暖的灯……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却如涓涓细流,浸润着劳动者的日常生活,让工会服务真正走进劳动者的内心。

走进北川永昌镇尔玛社区工会驿站,空调全力运转,温度适宜。外卖员陈红梅与环卫工人们正坐在舒适的椅子上,一边喝着免费提供的冰镇矿泉水,一边纳凉休息。陈红梅坦言:“驿站开着空调,还有免费冰镇矿泉水,在这儿休息安逸得很呢。”

高温天气下,北川各个工会驿站围绕职工需求精准发力,提前准备了充足的防暑降温物资,并延长了开放时间,确保户外工作者在需要时随时能够进入休息。尔玛社区工会主席母晓蓉说:“驿站里面配备有空调、冰柜、沙发、桌椅、饮水机及防暑降温药品,高温天气下,户外劳动者可以在这里好好休息。”

据介绍,今年以来,市总工会深入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暖心服务行动,筹集资金248.5万元,通过发放免费爱心早餐、送清凉慰问、普法维权等形式,提升710个工会驿站服务能力,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0万余人。

“工会驿站既是户外劳动者的‘能量补给站’,更是‘温暖之家’。”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关注户外劳动者实际需求,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工会驿站建设,不断完善站点功能,逐步扩大服务覆盖区域,增加服务项目,持续开展各类关爱活动,让驿站成为连接工会与户外劳动者的“桥梁纽带”,不断提升户外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周奉吉 记者 唐云峰 郭若雪)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