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3-12-28  发稿编辑:韩春梅

 

12月26日,“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路演活动专场内,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蔡尧,正硬核推介携带来的最新科技成果。随着52项清华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依次登场,各类技术转移机构、孵化器、创投机构代表等纷纷确定了自己的“心动选项”。

“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系列活动在绵阳已成常态——就在10余天前,“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川渝科技成果对接会在重庆举办,架起了成渝绵“创新金三角”以及涪江流域各地企业间信息共享和资源互通的桥梁。

打破地域壁垒,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资源共享。根据统计,“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活动已举办14场,累计发布科技成果700余项、跟踪对接成熟度较高项目100余项,促成3KW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等41项成果落地转化。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不仅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新要求,还着眼国家战略全局和四川省情实际,作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的重要指示。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我市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扭住科技这个关键变量,我市将“科技立市”战略摆在“五市战略”之首,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

回看绵阳科技创新版图,“协作”“携手”是关键词。

去年以来,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69名青年骨干“走出实验室”,担任科技助理,他们掌握技术研发“门道”,也懂得企业发展“痛点”,累计收集各类成果和需求700余项,完成对接400余项,推动了X射线FLASH放疗技术等31项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医用回旋加速器、宽频带同轴探针等一批“绵阳造”填补国内空白。

田勇是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博士,随着科技助理这一身份的确认,科技招商,牵线工作,赴深圳、成都、重庆等地学习交流……“到处跑”成了他的日常。他跟踪牵线的“高性能苯基硅橡胶产业化”技术,从研发成果转化为年收益超亿元的8条生产线,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一浪接着一浪,平台搭建、多层协作争先恐后。

川渝科技协作不断掀起新高潮。今年5月,我市打造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涪江实验室正式揭牌。以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优质企业为依托,集聚国内外核医疗领域优势科技资源,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以及成果转化活动……

以更大范围集聚创新资源为目标,去年以来,我市创造性建设“云上大学城”和“云上科技城”,已入驻中科大、哈工大等24所知名高校、北京大学等29个创新创业团队,各大高校学术成果、人才资源都可以实现“云”上共享。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浙江大学电磁兼容与安全研发团队的“大功率压电陶瓷驱动技术”,通过“云上两城”的推介推广,与在绵创新主体开展联合攻关,已孵化一家科技型企业,订单需求巨大。

“我们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5.63%,所有的政策、平台全部是一体化的,协助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一些技术难题,让各类人才要素、创新要素更加高效流通,彼此协同发展。”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进程中,绵阳步伐不停,还出台“人才十条”“金融十条”,设立人才储备专项编制周转池,建成川渝首家科技银行,运营科创基金小镇,推动“科技-产业-人才-金融”良性循环。

依托丰厚的科技资源,科研创新机构、高校、产业之间的合作在成渝地区、乃至全国不断拓展。“2023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50强”榜单上,绵阳排名第17位,创新能级实现跨越式提升。

创新链与产业链交汇,我市用“链式思维”抢占“新赛道”,助力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实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条产业链、一名首席科学家、一家链主企业、一个扶持政策”。目前,核医疗健康、激光技术应用、机器人、无人机、空天等产业快速成长,近两年引进培育相关企业逾百家。(记者 李灵越)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