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霜降刚过。盐亭县小春粮油全程机械化和农机农艺创新融合生产作业现场,随着播种机“轰隆隆”驶过,带状开沟、播种、施肥一气呵成。田坎上,站着一批特殊的“访客”——全市2024年小春生产现场培训会的120余名参会者来到这里,观摩创新生产技术,接受小春生产技术培训。
小春生产是来年农业生产的重要开端,是夺取夏季粮油丰收的关键。当前季节催人,农时紧迫,各地小春生产正进入播栽关键期。
2024年,我市小春生产工作将围绕提质和增效目标,按照“两稳两扩三提升”要求(即稳定小春粮食和冬春蔬菜面积,扩大冬油菜和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提升小春农业机械化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粮油质量效益水平),计划实现粮食播面156.7万亩,总产量48万吨以上。
加大闲田利用开发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
“今年任务已经下达,我们必须高标准完成!”观摩现场,听完现场汇报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天府粮仓”首先是“天府良田”,耕地的问题至关重要。
日前,盐亭县巨龙镇与金孔镇利农家庭农场举行粮油产业签约仪式,将1500余亩土地进行流转,解决了土地撂荒难题,以土地流转敲开促农增收大门。
“巨龙镇金昌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差,村内老龄化严重,土地撂荒从前随处可见。”当地负责人说,经过多方学习考察,镇上决定引进优质粮油业主,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集中统一生产,形成产业规模效益。
引进业主后,通过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打造、复耕复种,提升了土地综合效益,又杜绝了出现二次撂荒问题。去年以来,镇上共统筹资金70余万元,整治撂荒地3000余亩,守住了耕地面积。
据介绍,当前全市2024年农业生产已全面拉开序幕,各地要努力践行向土地要粮,加大冬闲田利用开发,做到种满种尽,践行向科技要粮,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抓好“五良”融合,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
机械化+良种小春生产跑出“加速度”
在游仙区魏城镇绣山村1200亩高标准农田田埂上,飞手们正熟练地操作无人植保机,调校飞行高度和路线,给田地施肥。“从播种到收割,已基本全程实现机械化。”当地负责人说。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9月、10月大部地区降雨偏多,一旦错过播种期就会影响产量。”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技术路线图,根据气候、土壤墒情等条件,合理确定种子播量,提高适期播种比例,大力推行精量播种、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等技术。同时,针对稻田湿度大、草害较重等问题,积极指导种植主体落实开沟排湿、抗湿播栽和防除杂草等措施,将秋雨对播栽进度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良种对产量提升的影响在三分之一左右,我市是全国种业大市,粮油种业优势明显。在小春生产中仍要加大绿色、优质、专用的粮油新品种选育工作,大力推广适宜本地的弱筋小麦和优质油菜品种,全力推进粮油种业发展。要夺得高产不仅要选育好品种,还必须采用新技术。今年小春计划推广小麦免耕浅旋播种技术40万亩、油菜毯状育苗移栽示范1万亩、一喷多防50万亩、“两段机收”60万亩,不断推动主要粮油作物“五良融合”发展。
“今年是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首考之年,必须迅速掀起小春生产热潮,营造良好生产氛围。”该负责人向参会人员“喊话”,“必须确保我市2024年农业生产取得开门红,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绵阳片区,保障粮油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记者 李灵越)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